娇艳欲滴的意思 鲜红欲滴的解释

2023-04-01 01:05  ca 蜻蜓知识  浏览: 9832  作者: tiger  

身体是思想和心灵的容器,锻炼身体的目的除了健康和好看,还有一个就是让这个心在身体的容器里更加的自由。

身体这个容器调养好了,那么思想和心灵怎么调养?这是个问题。很多年前知道“惟精惟一”这个词,一以贯之的努力,持续用功。

始终认为《大学》是修身治学最重要的书,而且把用功着力的地方讲的非常透。

于是重读了张居正评点《大学》,再之后,把阳明先生的《大学问》又重新读了一遍,以心学为主线,理解《大学》,以《大学》为主线,理解心学。

王阳明是在贵州龙场悟道的

阳明先生《大学问》,全篇讲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大学》的开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二句话:修身在正心,正心在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换句原文的话:物格则知致,知致则意诚,意诚则心正,心正则身修。

阳明先生在讲述这两句话的过程中,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基本上就说清楚。

这就是为什么四千字《大学问》这本书,是影响深远的阳明心学最重要的著作。

一、我们先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什么是大学?

大学,大人之学。

什么是大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大人。

由此相对的是小人,什么是小人?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就是小人。意思是由于形体、外貌、性质、属性等的不同,有你我之分的就是小人。

由这个定义,我们可能会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小人,绝对的大人是不存在的,或者存在也只是在传说和神话里。

我们跟动物,花草肯定是有区别的,不是一体的;我们人与人之间个体肯定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一样,也不可能是一体的。

这种理解没什么问题,然而《大学》里却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意思是:一体之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

儒家最核心的的要义是:仁。

什么是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是儒家的仁。

关于一体之仁,王阳明在《大学问》里举了例子。

一个老妇人掉到深井里,任何看到的人必然会有惊吓恻隐之心,这个心人人都会有,救不救,伸不伸援手,因人而异。这个心就是仁,这个仁与掉井的老妇人是一体的。

一只鸟或者一个动物,受伤了,再极端些,濒临死亡之境,任何看到的人必然会有同情之心,这个心人人都会有。这个心就是仁,这个仁跟这只鸟或者动物是一体的。

一棵树一朵花,无缘无故的摧折或者枯萎了,任何看到的人必然会有顾惜之心,这个心人人都会有。这个心就是仁,这个仁跟这棵树或者花是一体的。

这就是一体之仁。一体之仁之心人人都会有,是根于天命之性,并且是自然灵昭不昧的。

这个天生的,人人都有的,无法泯灭的一体之仁就是「明德」。

这个明德大人先天都有,只不过我们是小人,这个明德被私欲所蒙蔽。

大学之道,首要就是摒弃私欲,恢复这个一体之仁的先天明德。

这就像一朵娇艳欲滴的鲜花,我们经常会出手去折断它,为什么?我们希望独自拥有,或者用它去讨好自己喜欢的人。

这就像小孩先天都有一体之仁,为什么他们当欲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扔东西,会破坏,他们先天的内心知道破坏东西是一种“罪”,但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蒙蔽了这一体之仁,而去犯这种“罪”。

儒家有“达则兼济天下”之说,这天下与我何干,为什么有能力的时候要去兼济天下,心中有着以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一但有兼济天下的能力,自然要去实现这个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

孟子说“养天地之浩然之气”,指的就是这个培育这个“一体之仁”

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一体之仁,简单的说,就是仁。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的自我修养之路,就是因为心中有这个明德。

所以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接着说:在亲民。

明明德,是一个概念,明白一体之仁是本体。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大人,是“小人”,明明德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惟精惟一之功,有些人可能需要终身去努力。

那么怎么去做?

王阳明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亲民者,达其天地万物一体之用也。

亲民就是实现明明德的路径。

这里,王阳明举了个例子。

孝的一体之仁,应该先孝顺自己的父亲,然后亲戚的父亲,邻居的父亲,朋友的父亲,天下人的父亲。

做到这一点,我的孝就和自己的父亲、别人的父亲,天下人的父亲为一体矣。

这个时候,孝之明德,孝的一体之仁就明了。

以此类推:

夫妻之间的感情,兄弟之间的感情,对待天下万物都是这个路径。

所以说,在亲民是明明德的路径,是明明德的着力点。

这个路径有个顺序和次序,顺序和次序非常重要,顺序和次序搞乱,反映的是伪善。

有些人,不孝敬自己的父亲,因为名声或者利益的需要,去孝敬别人的父亲,或者高大上一点,天下人的父亲。

这不是明明德,而是沽名钓誉,为自己的私利去表演。

不知道孝敬自己父亲的,怎么可能知道孝的一体之仁。

所以有句话: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最后,止于至善。

至善,这个词很容易引起歧义,就字面来说,就是最大的善,善良的极致。

要是这么理解,那就没完了。这种无尽头的追求,容易遁入虚空,成为没完没了的空话,大家下功夫就没有着力点。

阳明心学的特点是非常的务实,修养和行为有一个着力点。比如王阳明对于知行合一有句通俗的话:

人还需在事上练!

什么是至善?

灵昭不昧的一体之仁就是至善!

这个至善在哪?在我们没有私欲蒙蔽的心里。

这是整个阳明心学最重要的理论支柱。

至善不在外在,不在外面的事事物物中,不在终极的所谓慈善中,而在每个人的心中。

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这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因为这一体之仁被私欲,利益蒙蔽,所以大学之道,需要明明德,需要亲民。

明明德是本体,亲民是路径。这止于至善,恢复一体之仁,就是终极的目标。

《大学问》作为儒家的正宗理论,批判了道佛的思想,称为二氏虚空之说。

如果对道家和佛家核心思想有了解的话,这两家的学说跟儒家仁有些类似的地方,有共同的地方。王阳明在止于至善这一段,指出了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佛、道学说也有:我与众生万物的关系。一体之仁是三家学术的起点或者说共同之处。

为什么说止于至善,能够明明德,找回一体之仁就够了?

佛、道两家,在明晰一体之仁的基础上,追求往生,来世,或者仙佛,寻求个人超越万物一体的更大追求,于是成了“四大皆空”,关注于自身的修行,没有家国天下,这是出世。

我们以前有句话,叫做:学海无涯。这里有一些人定胜天的说法,诸如: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说法。

我们好像有个概念,做事只要下死力气,苦干终归有好处的。这种说法,其实是当权的让不当权,干活的人老老实实的一种说法,再白一点,是愚民的。

庄子有个说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什么意思?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太危险了。就算是都明白了,这生命已经终结了。

止于至善就是这个意思。止于追求心里灵知不昧的一体之仁就可以了,不要再没有止境的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或者是在事事物物的无尽的客观世界里挣扎。

至善对于大学而言,就像是尺子对于长短,没有尺子,不知道长短;称对于轻重,没有称,不知道轻重。

王阳明用一句话结束了这一节的解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于至善,知道这个至善就是一体之仁,知道这个一体之仁就在自己心中,不假外求,不去追求事事物物之理,专心于内心的一体之仁。

而且止步于此,这样人就静了,心就安了,可以思考,知道思考的方向,这样就有了收获。

第二句话:修身在正心,正心在诚意,诚意在致知,致知在格物。

明白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二句话的意思相对就好理解一些。

《大学》这本书,后面主要讲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王阳明的《大学问》重点也讲了格致诚正,但他的角度不一样,他是从心学的角度,解释了格致诚正的意思。

如果没有理解第一句话,第二句话理解起来会很费劲,反之相对会简单些。

修身,修什么?身体只是心的容器和载体,因此修身其实就是正心。

本心是灵知不昧的,是一体之仁,是明德,本来就是正的,根本就不需要正,这里为什么要正?

前面说到,因为有私欲的蒙蔽,我们才会与天地万物区分你我,成为“小人”。私欲是怎么产生的,这里就有意,意之动才会有好坏,善恶,因此,正心在诚意。

意之动就有好坏,善恶。本人怎么知道这个意之动是善还是恶呢?

比如,简单的说,你看到有需要的包包或者香水,产生了占有欲,准备去偷窃,这件事你知道是不对的,是错的,为什么?因为商品在于等价交换,不劳而获就是错。

这种概念的来源,或者是别人告诉你的,或者受教育得到的,这就是知。

致知,这个致是至的意思,至知知至。

这有人要问了,这偷窃的善恶太简单了,大家都知道。

那么再举一个例子,杀一人救百人,那是杀还是不杀?

这个例子如果身临其境,在不同的环境里答案是不一样的,这个知就难了。

这就是诚意在致知。

致知怎么去致,是凭空去想,还是受人指教。

还得必有事焉!

人还得在事上磨。不在事上磨,知识不会凭空而来。

这就引来了最后一句:致知在格物。

也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的另一门传世名著《传习录》里解释的非常清楚。

致良知,知行合一。这是阳明心学这个理论大厦的基础。

如果有机会,说到《传习录》的时候会详细说。

《大学问》这本书十多年看的时候,似懂非懂,似是而非。

十多年前,我先看了《传习录》,再看了《大学问》,然后又看了王阳明文集的年鉴。

读书不求甚解!人还需在事上磨。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后来又看了查理.芒格的《穷查理的宝典》,很多思想很像王阳明。

前些日子,认认真真的读了张居正评点的《大学》,回过头重新再看《大学问》。这次清楚多了。

谨为记!

TAG: 娇艳欲滴,的,意思,鲜红,欲滴,解释,身体,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