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三杰 隋唐四猛十三杰八大锤
2023-04-12 05:48 ca 蜻蜓之家 浏览: 5463 作者: tiger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代表之战:救驾四平山,锤震十八国
话说大运河开通以后,隋炀帝杨广十分高兴,于是便乘坐着金顶龙舟南下扬州。
杨广下扬州干什么去?去赏琼花。
俗话说得好:天子出朝,地动山摇。那杨广身为一国之君,他出去旅游能跟一般人一样吗?那绝不能够!
此一行,杨广的身边除了文武官员和大量的宫娥才女之外,沿途之上还有数十万大军一路护送。大军的统帅是靠山王杨林,先锋官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按说有杨林和宇文成都率军保驾,这一路之上应该平平安安才是。嘿嘿,哪知道途经四平山的时候,出事了。
十八路反王汇集了二百多万人马,伏兵四平山,誓要截杀昏君,另立明主。
一场大战下来,不仅联军大胜、隋军大败,就连一向勇不可挡的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也身受重伤。
杨广大惊失色,赶紧下了一道旨意,命人火速赶奔山西晋阳宫,去调西府赵王李元霸前来救驾。
闲言少叙,李元霸一到,战局登时扭转。
好家伙,这李元霸也太厉害了!
他胯下一匹追风万里云,掌中一对擂鼓瓮金锤,在万马营中横冲直撞,杀人如同脚踩蚂蚁,又好似手抚灰尘。
他先是一锤一个,惊走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接着又三锤震退了裴元庆。
至于别人,就更不用提了,根本就到不了他的马前。
这一战,李元霸打死军兵一百多万,战将八百多员,直杀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也正是因为四平山之战,使李元霸赢得了“横扫天下,盖世无敌”这八个字的评语。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代表之战:大战四平山,独斗海云天
四平山之战,成就了三位好汉的威名,第一位自然是西府赵王李元霸,第二位就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话说隋军在四平山遇到十八路反王的伏兵之后,双方人马列开了阵势。
两军阵前,联军第一个出战的是河北凤鸣王李子通的麾下大将伍云召。
宇文成都曾跟伍云召打过交道,知道伍云召的本领,要想战胜此人,非自己出马不可。于是乎,他一催胯下赤炭火龙驹,晃动掌中一条凤翅鎏金镗,上前大战伍云召。
两人打斗到二十多个回合,伍云召抵不住了,被宇文成都逼的只有招架之功,无有还手之力。
正在这时,联军之中又杀出两员大将:一个是伍云召的义弟雄阔海,一个是伍云召的堂弟伍天锡。
这二人一看哥哥伍云召即将落败,各催战马、各晃兵器,过来助战。
这段故事就叫“海云天三人组,合力大战天宝将!”
宇文成都奋起神威,以一敌三,不仅毫不畏惧,反而是越战越勇。
要知道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可是排名第四、第五、第六的好汉啊,结果三个人也不是宇文成都的对手。
一百多个回合过后,虽然宇文成都体力大降,但海云天三人更是累的盔歪甲斜,呼呼直喘。要是再这么打下去,不出五十个回合,海云天三人准输无疑。
第四条好汉雄阔海、第五条好汉伍云召、第六条好汉伍天锡,三人合力居然都打不过宇文成都,宇文成都的武力可见一斑。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代表之战:银锤战金镗,三杰打二杰
四平山之战,成就了三位好汉的威名,除了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之外,第三位就是裴元庆。
话说海云天三人力战宇文成都,要看也要抵不住了,就在此时,裴元庆出马了。
其实要论真实本领,裴元庆和宇文成都基本上差不多,可以说在伯仲之间。非要较真儿的话,我认为宇文成都应该略胜裴元庆半筹,要不然怎么一个排名第二,一个排名第三呢?
但今天情况特殊,宇文成都已经和海云天三人大战了一百多个回合,体力消耗过半,此时对战裴元庆,如何能敌?
果不其然,两人交手不过数合,宇文成都就不行了,被裴元庆打得抱鞍吐血,大败而逃。
这一战,裴元庆虽然多多少少有点儿胜之不武,但毕竟是赢了。
这段故事就叫“银锤大战鎏金镗,三杰反打第二杰!”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代表之战:扬州玉玺会,力举千斤闸
扬州城玉玺会上,雄阔海也去参加了。结果由于他路上耽搁了数日,晚到了一步。
雄阔海赶到之时,玉玺会刚刚结束,此时靠山王杨林已然下了令,落下千斤闸,准备全歼与会群雄。
要看千斤闸已经启动,危急时刻,雄阔海奋不顾身,一个箭步冲过去,用双手拖起了千斤闸。
就这样,雄阔海力举千斤闸,救群雄脱困。
可叹的是,由于雄阔海连日来的奔波劳累,再加上一日一夜水米未进,在苦苦支撑了大半日后,最终因体力不支而惨死在千斤闸下。
第五杰:南阳侯伍云召
代表之战:血战南阳关,单身闯重围
伍云召是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之子,本是镇守南阳关的大帅,只因其父伍建章被杨广所害,伍云召一怒之下,在南阳关竖起大旗,起兵反隋。
杨广大怒,派出四路大军前去征讨。
哪四路啊?
第一路是镇殿将军麻叔谋的人马;第二路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人马;第三路是四宝大将尚师徒的人马,第四路是平南王韩擒虎的人马。
四路大军的总指挥,就是平南王韩擒虎。
南阳关下一场大战,杀声震天!
伍云召凭着胯下一匹照夜玉狮子,掌中一条九曲亮银枪,日不移影,连挑隋军十五员战将,威震敌胆。
后来因不是天宝大将宇文成都的对手,最终兵败。
虽然兵败,但伍云召单枪匹马力闯重围,愣是在四路大军围困之中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走。
这一战,虽然有平南王韩擒虎暗中放水,但伍云召之勇也足以名扬天下!
第六杰:双镗无敌伍天锡
代表之战:太行山比武,大战雄阔海
话说南阳关被困之时,伍云召曾派人到沱罗寨去向堂弟伍天锡求援。
伍天锡一听哥哥有难,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率领沱罗寨人马,赶奔南阳关。
结果在途经金顶太行山的时候,由于误会,和太行山的总辖大寨主雄阔海发生了冲突。
这二位都是性如烈火,互不相让,就战在一起。
伍天锡掌中一对半月浑金镗,对战雄阔海掌中的一条丈二熟铜棍,这场大战持续了三天三夜,也未能分出胜负。
最后误会解除,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兄弟。
从这一战中,我们就能看出来,虽然伍天锡排名比雄阔海低了两位,但一身本领并不在雄阔海之下。
为什么很多朋友都说海云天三人其实一个水平,这就是根据!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代表之战:扬州玉玺会,威震武科场
扬州城玉玺会都有什么人参加了?好家伙,太多太多了!
瓦岗寨去的有:大元帅秦琼秦叔宝;副元帅罗成罗公然;先锋官程咬金。
还有五虎上将:赤发灵官单通单雄信;大刀王宣王君可;勇三郎王勇王伯当;神射手谢科谢映登;铁面判官尤通尤俊达。
以及空锤大将齐彪齐国远,铁枪大将李豹李如圭,小二郎金城金方显,赛展熊牛盖牛连城,等等众人。
这么说吧,瓦岗寨之中凡是能打的,基本上都参加了。
瓦岗寨精英尽出,别的反隋势力们也都不甘落后啊。
河北凤鸣王李子通带着大元帅伍云召去了;
相州白御王高谈圣带着大元帅雄阔海去了;
曹州宋义王孟海公带着大元帅上官迪去了;
山后定阳王刘武周带着大元帅宋金刚、先锋官甄翟儿去了;
夏明王窦建德带着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苏定方、刘黑闼去了;
洛阳王王世充带着大元帅段达去了;
海州王高士魁带着部将王大彪去了;
冀州王高士达带着部将何天豹去了;
兖州鲁王徐元郎带着部将暴天虎去了;
苏州王沈法兴带着部将李伯威去了;
襄阳王雷大鹏带着部将金德明去了;
北汉王萧铣带着部将洪灵天去了;
知世王王博带着部将彭虎去了;
突厥王罗子都带着部将铁木金去了;
明州王张称金带着部将葛家烈去了;
高丽王李凤带着部将左雄去了;
天平山的总辖大寨主盖世雄去了;
盘龙岭的总辖大寨主龙啸天去了;
祁连山的总辖大寨主满天星去了;
…………
等等等等吧。
总之一句话:一道诏书天下动,八方豪杰会扬州!
谁不想人前显圣?谁不想鳌里夺尊?
最终,罗成凭着胯下一匹追风小白龙,掌中一条五钩神飞亮银枪,连败四十二员战将,一举夺魁!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代表之战:屯兵扬州城,召开玉玺会
杨林,字虎臣,隋文帝杨坚的弟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爵位是“铁肩靠山王”,职位是“兵马大元帅”。
有的版本里,杨林是隋文帝杨坚的叔叔,隋炀帝杨广的爷爷。咱们不管他是谁的叔叔吧,总之是皇室宗亲,大隋重臣!
杨林身为大隋朝的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一辈子东挡西杀,南征北战,打过的仗太多太多了。
但要说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由他召开主持的扬州城玉玺会。
这场大会下来,不仅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先后丧生,就是杨林自己也因此而丢了性命。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代表之战:大战瓦岗山,连败五虎将
魏文通,潼关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杨林一打瓦岗山的时候,魏文通为前部正印先锋官。
瓦岗山下一场大战,魏文通凭着胯下一匹九点桃花兽,掌中一口佝偻古月象鼻子大刀,连败瓦岗军十余员大将。
什么赤发灵官单雄信啦,大刀王宣王君可啦,勇三郎王伯当啦,神射将谢映登啦,铁面判官尤俊达啦,这瓦岗军的五虎上将在魏文通面前就没有一个能接住十个回合的。
五虎上将不行,大元帅秦琼过去照样白给,十几个回合被魏文通杀败。
瓦岗山众将虽然恨魏文通,但对他的刀法却深表佩服。
第十杰:四宝大将尚师徒
代表之战:累死黄骠马,折断虎头枪
尚师徒是虎牢关的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尚师徒之所以号称四宝大将,就是因为有四宝傍身。哪四宝啊?分别是:马鸣盔,七翎甲,呼雷豹,提炉枪。
尚师徒本身能耐就大,再加上这四宝傍身,更是如同猛虎生翼一般。
瓦岗军南下伐五关之时,第一关就是虎牢关。
虎牢关前,瓦岗军的大元帅秦琼与尚师徒屡次交手,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逃。
最后一次,尚师徒追杀秦琼至红泥涧,秦琼慌不择路,结果累死了黄骠马,折断了虎头枪。
秦琼的黄骠透骨龙怎么死的,虎头錾金枪怎么折的?这一切全都是拜尚师徒所赐。
第十一杰:八马将军新文礼
代表之战:诱敌庆坠山,火烧裴元庆
新文礼是虹霓关的总兵,靠山王杨林的心腹爱将之一。
他胯下一匹金睛白毛大骆驼,掌中一条四棱铁方槊,力猛槊沉,悍勇绝伦。据说他双臂一晃,有“横推八马倒、到拽九牛回”之神力,故此人称“八马将军”。
瓦岗军攻打虹霓关的时候,新文礼凭着掌中一条二百八十斤的铁方槊,打得瓦岗军众将望而生畏。
后来银锤太保裴元庆赶来,三锤打败了新文礼。
新文礼知道了裴元庆的厉害之后,不敢硬战,于是便设下了一计。
二次开战之时,他把裴元庆引进了庆坠山烈火阵,结果那么英勇无比的裴元庆被活活烧死在里面。
第十二杰:红袍大帅杨义臣
代表之战:决战东岭关,大摆铜旗阵
杨芳,字义臣,东岭关的总兵,由于喜欢穿红色战袍,人称“红袍大帅”。
在大隋朝九省十八关所有的总兵之中,杨义臣是地位最高的一位,同时也是拥兵最多的一位。
别的关口基本上都是十来万兵马,有的小关口甚至只有两三万,而杨义臣的东岭关则有大兵二十多万。
这么说吧,在大隋朝所有的统兵将领之中,除了靠山王杨林之外,就得属他的兵威最盛。
为什么杨义臣的权力这么大呢?因为他确实有能耐,不仅胯下马掌中刀,骁勇善战,而且极善用兵。尤其是对排兵布阵,更是颇有心得。
决战东岭关的时候,他在关前摆下了一座铜旗大阵,令瓦岗军吃尽了苦头。
后来金银铜铁八大锤齐聚东岭关,才破了这座铜旗阵。
第十三杰(上):兵马大元帅秦琼;
代表之战:决斗美良川,三鞭换两锏
话说定阳王刘武周反唐之时,他麾下的大将尉迟恭十分骁勇,李世民十分喜爱,就打算收降此人。
但尉迟恭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想让我尉迟恭归降,除非唐营之中有能胜过我之能!
于是,李世民就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秦琼秦叔宝。
秦琼和尉迟恭约定,两人在美良川比斗输赢。
那一战,两人打了一百多个回合,始终是势均力敌,难分胜负。后来两人一商议,既然这么打分不出胜负,那就来一场君子战。
什么叫君子战呢?就是对方用兵器打你,而你不能还手,只能用兵器硬接。反过来你打对方也是如此,谁接不住谁就算输。
两人商量好了以后,尉迟恭先来,就见他举起掌中那条十三节水磨钢鞭,一连打了秦琼三鞭。秦琼横锏举过头顶,硬接了他三鞭。
尉迟恭打完秦琼之后,该秦琼打尉迟恭了。就见秦叔宝抡动掌中一对瓦面金装熟铜锏,刚打了尉迟恭两锏,尉迟恭就有点儿架不住了。第三锏他不再敢接,于是拨马而走。
这就是著名的“三鞭换两锏”的故事!
从这一战中,我们就能看出来,秦琼要比尉迟恭略胜半筹。
这也是两人同为十三杰,为什么秦琼在上、尉迟恭在下的原因。
第十三杰(下):皂袍大将尉迟恭
代表之战:一日抢三关,一夜夺八寨
定阳王刘武周反唐之时,拜宋金刚为元帅,刘文静为军师,尉迟恭为先锋,起大军二十万,兵犯太原城。
从定阳州到太原城,一路之上需要攻破三座关口和八座营寨。
尉迟恭凭着胯下一匹乌云抱月驹,掌中一条龟背鼍龙枪,再加上一条十三节水磨钢鞭,在一日之间,连下石岭关、赤塘关、天目关三座关口,令唐兵唐将望风而逃。
日抢三关之后还不算,尉迟恭还要一夜之间再夺八寨。
大帅宋金刚和军师刘文静拦他不住,只好同意。
尉迟恭日抢三关凭的是本领,但要想夜夺八寨,凭的就得是交情。
唐军八座营寨的八位守将都是谁啊?
分别是:空锤大将齐彪齐国远;铁枪大将李豹李如圭;小二郎金城金方显;赛展熊牛盖牛连城;水鹞子鲁明星;海底蛟鲁明月;草上飞黄天虎;恶太岁李成龙。
尉迟恭由于和齐国远有交情,齐国远又愿意助他成名,故此联合另外七名弟兄一起放水,最终尉迟恭十分顺利的夺取了八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