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浣溪沙》

2023-04-12 07:00  ca 蜻蜓之家  浏览: 8589  作者: tiger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①作云,沛然②下雨,则苗浡然③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注】①油然:云盛貌。②沛然:雨盛貌。③浡(bó)然:兴起貌。④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译文】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他见了我之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呼尔而与之 而: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③孰能与之 与: ④由水之就下 由:

10.【答案】①连词,表修饰 ②益处 ③归附 ④同“犹”,就像

【评分】答对一个得0.5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1.【答案】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评分】译文要准确,评分标准0、1、2分,共2分。

12.分别概括两文所阐发的不同主张。(2分)

12.【答案】甲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斥责了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乙文体现了作者主张“仁政”和“王道”的一贯思想。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

【评分】分别阐明两文的主张,各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13.简要分析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点。(2分)

13.【答案】示例一:甲、乙两文都巧用比喻论证,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甲文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乙文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天下莫不与也”的道理。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这时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乌云像油一样地漫延,泛着光泽,大雨像满溢样哗哗倾泻,那么禾苗自然“浡然兴之”,蓬蓬勃勃地生长,更为茂盛。

示例二: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的手法。甲文把鱼与熊掌对比,把生与义对比,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和“今为”对比,通过互相比较,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乙文以苗“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态度。

示例三:甲、乙两文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议论犀利,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大华。甲文开篇洗取了“鱼”把道理说得更加清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乙文以苗“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态度。

示例三:甲、乙两文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议论犀利,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甲文开篇选取了“鱼”与“熊掌”、“生”与“义”、“生”与“死”、“所欲”与“所恶”等两两相对的事物或心态对比说明,正反论述,层层推进。第二段以三字短句起始,运用对举的句式,节奏加快,情绪高昂,最后以铺排的句式,推演出汪洋恣肆的议论和质疑,发出最为强烈的呼喊。乙文开篇直截了当,毫不婉转曲折,然后围绕中心,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逐步展开论述。作者以严密的逻辑联系,将启发与阐释相结合,达到辩论的效果。

【评分】答出一个示例得2分,相同之处1分,解释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TAG: 鱼我,所欲,也,《,浣溪沙,》,甲,鱼,我,所欲,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