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怎么样 兰州大学考研黑名单

2023-04-13 08:45  ca 蜻蜓之家  浏览: 7698  作者: tiger  

上高中的时候对兰大没有什么印象,直到同村小伙伴考到兰大成为村里面第一个上重点大学的时候,我才对兰大多了些留意。

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西部高校长期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但在这片相对贫瘠的土地上,有一所高校实力雄厚,是中国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领军高校,甚至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处在中国高校的前列。它就是中国西部旗帜高校—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成立于1945年。民国时期的兰大,无论在规模还是名望上,都无法和中东部地区的大学比肩。它真正开始在中国高教版图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兰州大学成为14所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之一;1960年,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在西北地区是唯一的一所。

兰大是当时国家战略的直接受益者。新政权全面学习苏联,处于版图腹心的兰州成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高等教育的资源也因此向兰州大学倾斜。提到兰州大学,就不得不提到兰大历史上3位对学校发展起到过关键作用的校长。除了民国时期的学校创始人辛树帜,还有江隆基,刘冰这三位校长。经过几任校长的励精图治,使兰大在当时一跃成为国内高校中的佼佼者。

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时期的红利被取消,高校的发展更多的依赖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兰州地处西北边陲之地,经济实力长期处在全国的末端。从此之后,学校发展日益艰难,不过仍然保持着很强的竞争力。1980年,李政道到中国为美国哥伦比亚、哈佛等名牌大学物理系招收研究生,在为此所设的全国联考中,兰大物理系学生取得第一名;1981~1989年,兰大化学系学生在全国重点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赴美研究生计划考试中,连续5届名列第一。1995年,当时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即今科技部)的官方媒体《科技日报》于7月18日发文报道了“兰大现象”。同年11月,美国《科学》杂志评选出了中国最好的13所大学,兰大排名第6。然而,实际上这已是兰大鼎盛时期的末端。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84—1985年,兰大老师减少了255人; 1991年—1994年,减少219人;2000年到2004年,兰大共流失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近40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科带头人。在兰大人才流失最严重的时期,一些东部高校派专人长期驻守在学校周边的宾馆,专门挖人。到最后自己所培养的19名院士最终只留下了一位,在人才严重流失下,昔日声名显赫的兰州大学也变得黯然失色。

兰州大学流失的人才大部分都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顶级高校吸收。兰州大学现在正成为这些名校人才的输送地。不仅仅是顶尖大学挖兰州大学的人才,就算是其他211高校也来挖。随着双一流项目的兴起,各高校的人才之战还在继续,兰州大学之难还没有得到解决,人才的流失也还在持续。这就是中国高校著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

综上,百年兰大是一所值得我们尊敬的高等学府。在11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兰大作为西北高校的领军高校,创造了享誉国内外的“兰大现象”。在新时期,兰州大学秉承”独树一帜、自强不息“的校训,奋发图强,逆流而上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努力前行。

2012年是兰大破局的开始,“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一项名为“牦牛基因组及对高海拔的生命适应”的项目入选,轰动了整个高教界。而这一项目的主持人,正是兰州大学教授刘建全。这不仅是兰大人首次获评该奖项,就连国际顶刊Science也对这一研究进行了在线评论,让这所学府一举获得了国内外学术界多方聚焦。以这次获奖为开端,兰大仿佛掌握了科研创新的“黄金密码”。2015年、2019年接连获奖,十年来项目入选数位列中国高校第七。近10年间,兰大获国家科技奖13项;获得的省部级科技奖励更有144项之多。

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自然离不开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持。这10年来,兰大广聚财力,不仅争取到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支持,同时拓展了自筹经费增长空间,2022年,兰大经费预算突破37亿元,相比2012年的18.26亿元,经费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在这些办学经费中,科研收入是很重要的一笔。2012-2022年期间,兰大累计开展横向科研项目11214项,项目经费超29亿;新增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240项。承担10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335项,合同金额近10亿。

除了这些“纸面上”的数据外,兰大还将更多的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瞄准种业振兴、国家粮食安全,兰大人推出“兰箭系列”、“甘青”歪头菜等抗逆高产植物新品种,改善高寒、旱区草地现状的同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果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为了立足国家核产业布局,兰大一举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研制安全性高、可移动的高产额紧凑型D-D中子发生器,将“小中子”做成了“大文章”;为圆中华民族“飞天梦”,兰大人研制关键装置,为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在月球软着陆提供技术支持,浩瀚长空留下了兰大人的足迹。

曾几何时,人才流失是兰大丢之不去的标签,不少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屡屡来挖兰大的“墙角”。无论是王维平的“去而复返”,还是侯小琳的“义无反顾”,都是兰州大学遏制人才流失、大力引进人才工作的生动体现。十年来,兰大痛定思痛,广开进贤之路、网罗天下英才,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近十年间,王辰、刘德培、姚檀栋、郑树森等两院院士纷纷加盟,新增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14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甘肃省各类人才项目入选人员270人次……渐渐“回暖”的人才队伍,为兰大科教事业再添新助力。

就连兰大校长严纯华也表示,“学校终于止住了人才队伍非正常流动。

兰大,最低调,但有内涵。因为它对西北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TAG: 兰州,大学,怎么样,考研,黑名单,上高,中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