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和防务评论 汉和防务官网
2023-04-15 13:02 ca 蜻蜓之家 浏览: 6582 作者: tiger
据《汉和防务评论》9月刊报道,根据卫星图像分析,中国055大型导弹驱逐舰(DDG)体现了中国海军反介入战略的具体实施计划,未来将主要执行海上对空对舰反导任务。
报道开头援引《汉和》2009年8月的一则报道指出,根据辽宁号航母的正式改装时间表以及武汉701所建设船舶电子检验综合平台的时间判断,新的导弹驱逐舰(055型导弹驱逐舰,以下称“模型”)可能已在2015年开工。报道还指出,卫星图片和地面拍摄的画面显示,武汉701所建设的船舶电子检验综合平台实际上有两个,一个平台只有一个复合式桅杆,中部呈八角形,可能是下一代057型导弹护卫舰的复合式桅杆?或者新型导弹驱逐舰的后部桅杆?从另一个舰船综合实验平台看,其桅杆结构也呈复合型,似乎还安装了一部AESA小型雷达,由此可见,中国正在开展测试中华小神盾的工作。报道认为,在装备346型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后,研究小神盾就只是时间问题:通过减少T/R(相控阵雷达模块)的方式,可以降低天线尺寸,换装在更为小型化的导弹护卫舰上。
对于双波段AESA雷达的运用,文章认为其另一大目的在于,新一代的中国海军DDG极有可能会强调海上反导功能,不过首先要增加雷达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能力,与陆地纵深的反导雷达联网,形成全天时的海上预警系统--目前中国周边国家着力开发弹道导弹。
从模型长度来看(180米),055大型导弹驱逐舰会超过万吨,可携带超过100枚的舰对舰、舰对陆巡航导弹(《汉和杂志》4月刊曾称,从相当大型化的前部垂直发射甲板面积可以看出,055舰可能部署比DDG-1000更多的各种战术导弹,基本上接近伯克级的装弹数)。因此实现双波段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布局就更为重要,全舰的多目标搜索能力就会大大提高,打击多目标的能力也会提高。从卫星拍摄到的两种复合式桅杆可以看出,几乎全部的探测系统,包括电子支援/侦察天线、导航雷达、各种传感器都会放入复合式桅杆之内,这是现代大型水面舰建造的一般趋势。从模型还可以看出,整个船体设计基本上遗是传统式的,不可能仿造美军DDG-1000。
从相当简洁的上层建筑、桅杆结构判断,中国下一代的万吨级巡洋舰(055型)有可能是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配备反舰、反导、对陆攻击弹药。至于对台湾作战,主要用于从东岸确保以舰制空权,同时以大量的对陆攻击导弹对东岸台军基地实施火力突击,使其变成中国版的武库舰。
报道还称,模型体现了中国海军反介入战略具体实施计划,即以更多的、甚至更远程的舰对空导弹,控制更远的海区,朝第一岛链的纵深推进,尽量把美军太平洋舰队隔离在东亚的中日、中台、和与东南亚国冢的岛屿冲突中。
至于美国媒体所称的电磁炮、激光炮等说法,《汉和》认为在模型上没有得到证明,且不会如此快地部署,目前也没有国家将这些未来武器实战化。在模型下部修建得两层楼控制室,应该就是实验中心,用于数据分析、处理。这类似于辽宁号综合实验模型的结构:在701所建造的平台综合实验模型,往往是中国海军新型水面舰艇的最后设计环节,这意味着整体设计图纸处于最后定案阶段,随后将冻结图纸、发图至船厂、实施建造。
报道最后强调指出,从中国军工科技杂志目前讨论的问题重点,可以看出设计师的关注方向:有关介绍俄罗斯、美国垂直发射亚音速反舰导弹的文章大大增加,中国的工程师在展览会上也非堂关注俄Club、BrahMos舰对舰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技术细节。因此,中国应该在研制类似的打击体系,模型是否会安装更多数量下一代的舰对舰导弹,这值得注意。报道还认为,目前,中国的YJ-62舰对舰导弹射程已经超过300公里,在射程上处于对美日舰对舰导弹的技术优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