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骂人 四川正宗骂人方言
2023-04-19 00:26 ca 蜻蜓之家 浏览: 7296 作者: tiger
听四川人吵架忍不住笑场,听天津人和成都人吵架你从不担心动手,但是你要是听到几个广东人吵架,没准儿听着听着你就饿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相信各位朋友年少时没少通过观看港剧、港影耳濡目染到粤式粗口。
尤其是通过那些没有在官方渠道发行,仅以录像带或VCD等地下载体流传至内陆地区的影视作品,学习到的粤式粗口更为纯粹。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
如今各位朋友到广东、香港旅行时,很容易就能听到粤式粗口。粗口文化在广粤地区举足轻重。
01 广东话骂人,全是骂吃的
有个现象不知道你们发现没,广东人骂人时经常会用到吃的!
比如在粤语中常见的“水鱼”一词,听起来好像是一种能吃的海鲜,然而在粤语中的意思却大相径庭,是被广东人拿来形容冤大头的。
所以如果听到广东人对你说:“你个样咁人见人爱,成条水鱼咁。”
可别以为他是在夸你人见人爱……
他那是在骂你笨咯!
与之类似的还有“叉烧”。
在外地人印象里,叉烧可是广东省的名菜,好的叉烧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香味四溢,想想就要大流口水……
电影《食神》片段
然而对于广东本地人来说,“叉烧”却是所有广东小朋友的童年阴影。因为当妈妈生气的时候,都会骂上一句:“生旧叉烧都好过生你啦!”
意思是孩子太不争气,生一块叉烧都比生你这个熊孩子好,叉烧起码可以果腹充饥,而你这个小鬼却一点用处都没有。
广东名词“猪油糕”亦是如此。
“猪油糕”又名脂油糕,是广东一带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糕点。顾名思义,猪油糕是由猪油制成,通体洁白晶莹,口感糯软润湿,入口油而不腻。
然而这款美食在粤语里却多了一层含义。如果有广东人说:“好似食咗成担猪油咁。”这可不是什么好话,是在揶揄办事情慢慢吞吞,磨磨蹭蹭。
除此之外还有“粉肠”一词。
广式“粉肠”本是粤菜中的传统名菜,由猪肉、猪小肠辅以豆蔻、丁香、桂皮、砂仁、白芷等材料制成。此菜五香味浓,爽口不腻,是老饕们钟爱的美食。
然而在粤语里,“粉肠”是粗口“撚样”的雅化,被广东人用来指代混蛋。
比如在周星驰的电影《整蛊专家》里,就有这么一句:“凭你一条粉肠几呴番薯就可以打赢我?唔讲得笑噶,命来噶。”
打卡一下,粤语中常用食物粗口:
大柠乐:“大撚镬”的鸭滑,意为糟糕了
大番薯:大傻瓜的意思
一碌葛:呆头鹅的意思
莫姜:“姜”表示胆量,莫姜就是没有胆量
卤味:“老母”的雅化
猪扒:形容又肥又丑的女性
如果你掌握了这些,那以前粤语片里那些看不懂的梗,如今大概就可以弄明白了。
粤语粗口用食物来指代的现象不仅仅是发生在市井之间,在粤语片中这种指代也比比皆是,令懂粤语的人会心一笑。
比如在《赌神》里有这么一个梗:周润发饰演的赌神高进对一个香港出身的科威特人说:“朋友,你回印度吃香蕉吧。”
如果不懂“食香蕉”在粤语里的特殊含义,自然对这个梗一头雾水。然而“食香蕉”在粤语里可不是什么盛情款待,等同于“食屎啦”的意思。(此处脑补张学友表情包)
更有甚者,电影《东成西就》里面有一句著名的粗口“香蕉你个芭拉”。
这个梗运用的也是“香蕉”在粤语中的特殊含义。
但这个含义嘛…………
emmmm…………你懂得!
这句话还是不要随便说了。
周星驰的电影里也常常有类似的梗。
最常见的就是“蛋散”一词。
蛋散本是指广东著名的传统小吃,在粤语中的引申含义却是指“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
还是电影《食神》里那句句包含此梗的经典对白——“就凭你地一条粉肠四条蛋散想搞掂我?”
这句话中,“粉肠”指的是领头的混蛋,跟着的四条“蛋散”则是指没什么用的小喽啰。
怎么样,懂了“蛋散”的含义之后,是不是发现这句看似平平无奇的嘲讽其实杀伤力惊人?
而在周星驰的另一部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华安与前来挑衅的对穿肠合作了这么一首打油诗:
冚家剷泥齊種樹,吳家池塘多鮫魚。樹長魚肥嫲撚飯,邀妳老母共進餐。
这首打油诗的国语版改成了:
你家坟头来种树,汝家澡盆杂配鱼。鱼肥果熟入我肚,你老娘来亲下厨。
国语版只是普通的顺口溜,而粤语版却让广东人笑到肚子疼。
《唐伯虎点秋香》国语版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首打油诗里每一句都隐藏着谐音粤语粗口。比如第二句里的“多鮫魚”,音同粤语“多尻馀”意思就是“多余”;
第三句里的“嫲撚飯”也不是什么好词,“撚”是最常用的粤语粗口,指的是……你懂得!。
02 为什么“大吃省”热衷于用食物骂人?
广粤地区为什么热衷于用食物骂人呢?
其实在骂文化的范畴里,利用食物骂人是一种象征手段,属于巧骂的范畴。比如前面提到的“香蕉”,就是以物喻物,利用形似来指代。
还有“碌葛”,就是把人比喻成粉葛一样木头木脑。
除了以物喻物的象征手法之外,广粤地区使用食物骂人还有谐音的原因。
比如前面提到的“粉肠”就是取粗口“撚样”的谐音,而著名的粤骂“顶你个肺”也是取自一句常用粗口的谐音。
但是深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吃省的食文化太过优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食物实在是密不可分。
03 “粤式粗口”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虽然粤式粗口往往是通过语言来侮辱、责备、贬低被骂者达到自我的发泄和平衡心理,然而作为一种语言形式的存在,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TVB的《男人食堂》系列里,就有一集专门讲解粤语粗口文化的。
节目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的高级讲师欧阳伟豪(Ben Sir)讲解道,明代将军袁崇焕有一个纪念碑,雕着他的两句口头禅:
掉哪妈!顶硬上!
这两句就是著名的粤语粗口。
从这条资料显示,粤语粗口的出现不晚于明朝。换而言之,粤语粗口的历史有书面记载起码长达六百年之久。
所以不少人都以研究粤式粗口文化为荣。
比如彭浩翔导演的《低俗喜剧》就是一部打着粤语粗口文化牌子推出的小成本作品。
另外鬼才黄霑,其作品《不文集》里有不少粤语粗口的典故,推出后深受港粤地区读者的喜爱,卖到了60多版,至今仍保持着香港袋装书最畅销的记录。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