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接班老师微信群自我介绍 中途接手大班老师自我介绍

2023-04-20 00:01  ca 蜻蜓知识  浏览: 5295  作者: tiger  

接手四年级(2)班后,我便带领孩子们开始了三年的美好旅程。

“腹有诗书气自华”,日积月累的读书,雕刻了学生的谈吐与气质,提升了他们的眼界与审美情趣。

书写“成长日记”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班所有学生坚持每天写“成长日记”。

起初,这件事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巨大的考验。当遇到困难时,我对学生说:“不能把‘坚持不懈’‘毅力’这样的词眼放在口头上,要亲身经历,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就这样,从一开始害怕写,到现在轻松挥洒,时间慢慢雕刻着思想,升华着心境,一点点地削平了畏难情绪。

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摆出厚厚一大摞日记本,翻看日记,就是在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许多孩子把日记当成交流的平台、抒情的花园、明事理的镜子。我也从每天的阅读日记中把握每个学生的“脉搏”,轻巧点拨,事半功倍。

成立“1+X班级社团”

我们班组建了“1+X班级社团”,规定有特长或爱好的学生可以牵头组建自己的社团,组建人就是“1”,其他愿意一起活动的学生为“X”。

社团的宗旨为“悦己惠人”。班里先后组建了二十多个社团,学生们在社团活动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某种才艺,而且在经历了退让、坚持、沟通、相携之后,学习到如何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每一个社团都做到了“悦己”“惠人”。如,“讲故事社团”每周给一年级学生讲绘本;“手工社团”打扮教室;“美食社团”为学校食堂提供菜谱……

在社团中,时间让学生更加包容,更加能够理解如何与他人共融,更加拥有责任感。我们班的社团还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做精彩展示,推动和引领了全校班级社团的开展。

设立“班级服务岗”

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服务岗位:关灯、整理书籍、带早读、写课表、提醒“光盘”等等,每一个学生都牢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话。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提升了班级的凝聚力,大家认为(2)班就是自己的家,要热爱它,珍惜它。

三年的时间,在日复一日的为同学服务工作中,涌现出一批批感动班级人物,如每天留下做值日的慨洋、蔚琳,每天最后一个吃饭的凯文,养花能手千河等。每个孩子都在集体中体现着自己的价值,慢慢形成清华附小倡导的必备品格。

开展“周末快乐足球”活动

从四年级开始,我们班一直坚持开展“周末快乐足球”活动。最初,孩子踢球家长观看;后来,我亲自上阵率领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踢球,大家在球场上共同感受到别样的快乐与激情。

现在,每周的“快乐足球”成为大人孩子共同期盼的活动。“快乐足球”活动搭建了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家校交流、家家交流的平台。

在放松的环境中,各种教育机会自然产生:球场边,我轻松地和家长谈论孩子的一周表现;球场上发生冲突,我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交往模式……家长助力班级发展的氛围由此渐渐形成。

进行“家校约谈”

每学年,我都利用节假日和每个学生的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四年级,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五年级,运用“拼图法”,指导家长解读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六年级,与家长一起研究青春期可能带给孩子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家长约谈”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从开始的三十分钟延长到后来的一个半小时;从开始一个家长参加到现在全班三十五个家庭全部参加。每一次访谈后,孩子们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焦虑与挫败感大大降低。

“跟着李老师逛北京”

从五年级开始,我利用节假日时间,每次带着三两个学生“逛北京”,先后去过颐和园、国家博物馆、故宫、天安门、北海等地。

学生们自己规划目的地、出行方式和路线;分工负责摄影、网上订票等,我负责知识讲解和旅游安全。其实,“逛”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学习。

在国家博物馆,我带领学生欣赏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共同感叹先人们的智慧与勤劳;在故宫,我们行走在殿宇亭阁之间,想象着一砖一瓦倾诉的故事;在什刹海的胡同里,品尝着老北京的小吃,讨论什么是“北京人”……这些经历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文化的种子、美的情愫。

除此以外,我们还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校园志愿者”“大手拉小手”活动等。

三年来,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种坚持背后的种种好品格在时间的雕刻下慢慢显现与凝固。

现在的六(2)班外显的样态是健康、阳光、乐学,每个学期都会获得学校“卓越班级”或“优秀班集体”荣誉;内在的是学生们审美品质的提升。同事们评价(2)班的学生深情、热情、有情有义……“情”的背后是我们这个集体共同追求的精神内涵——真、善、美。

栏目:班级发展与管理

作者:李红延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责编:魏强

MORE

TAG: 中途,接班,老师,微信群,自我介绍,接手,大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