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济公歌曲 活佛济公3主题歌曲

2023-04-20 01:21  ca 蜻蜓知识  浏览: 4081  作者: tiger  

8月12日中午十二点,绵阳某老字号米粉店。

洪叔:“中午简单吃点,下午我带你们在绵阳城里好好的逛一逛。”

“你们是要清汤还是要红汤啊?”

许蒙:“有啥区别啊?”

洪叔:“红汤辣,清汤不辣。”

石文:“我来红汤。”

许蒙:“我也来红汤”

蒙武:“我嗓子有点不舒服,我来清汤吧。”

洪叔:“老板,红汤三两的三份儿,清汤三两一份儿。”

洪叔刚吃到一半,三个小伙子的碗里就已经见底了,连汤都不剩。

许蒙:“太好吃了,尤其是这个肥肠臊子,太香了。”

洪叔:“你们一人再来二两吧,下午要去的地方比较多,不吃饱可不行哦。”

许蒙:“那好啊,我再来二两清汤。”

蒙武:“我来二两红汤。”

石文:“你不是嗓子不舒服么?”

蒙武:“哎,也没多厉害。”

四人吃过午饭,乘坐的士赶往圣水寺。街道两旁的树形如蓬盖、遮天蔽日。

蒙武:“这街上种的是啥树啊?看着像梧桐,仔细看又不像。”

洪叔:“你还把我问住了,虽然在很多街道上都看见,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树。”

石文:“这个叫法国梧桐。其实它既不是梧桐,原产地也不在法国。它属于悬铃木中的一种,长得有点像梧桐,原产于美洲。因为是法国人引入中国的,所以人们就叫它法国梧桐,人云亦云,大家就把它当作梧桐树了。”

洪叔:“小伙不错,知识很渊博啊。”

“说起梧桐,我又想起一个对联来,「吾同子吃梧桐籽。」,梧桐籽是由‘吾同子’分别加偏旁而得,而且读音完全一致。你们试着对一下?”

…(五分钟)

许蒙:“这个看上去简单,实际很难对啊。”

蒙武:“你就公布下联吧。”

洪叔:“这副对联,我也没有特别好的对句,除了后三个字和前三个字的拆字和读音,第二个字还得是连词,否则就是满足了拆字和读音机关,词性也不对品。”

许蒙:“和,‘和’是平声字,我觉得应该用‘与’字来对,与加山还可以组成岛屿的屿字,比如鸟与啥啥岛屿啥。”

蒙武:“鸟和岛也不同音啊。”

石文:“有了,「若与奚游箬屿溪?」!若是你的意思,奚是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你要和谁一起游箬屿溪呢’。”

洪叔:“若对吾,奚对子,很工整。Ruò屿是个地名吗?哪个ruò字啊?”

石文:“上面一个竹字头。箬屿位于浙江温岭市东南沿海的一个半岛上,因盛产箬竹而名箬屿,又名箬山。那里的建筑别具一格,古街全部为石结构,石屋别有韵味,配以山海背景,构成独特的风貌。还有个小渔村,石屋粉刷得五颜六色的,被称作七彩小镇,非常漂亮,简直就是一个浪漫的童话世界。”

洪叔笑着问道:“若与奚游箬屿溪?”

许蒙:“当然是和女朋友啰。”

石文:“是啊,去年这个时候去的。不过,我好像没看到有小溪哦”

洪叔:“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对联也是如此嘛,也不能太较真了。”

下午一点,圣水寺山门外,只见眼前的整个山崖上都是楼台殿宇。

蒙武:“圣水寺这么大呀。”

许蒙:“这应该是一个寺庙群吧?”

洪叔:“这是全国赫赫有名的连体双佛寺,左边是圣水寺,右边是罗汉寺,两寺紧紧相连。”

“圣水寺,始建于唐广明年间,最初名‘甘泉寺’,自古以龙泉圣水著名。”

许蒙:“什么是龙泉圣水啊?”

洪叔:“就是泉水形成的一个水潭,据说求雨很灵验的,唐朝时叫‘甘泉’,元朝时叫‘阜民泉’,明朝时叫‘圣水’。”

许蒙:“哦,难怪叫圣水寺。”

圣水寺吉祥门内,是一条长长的石板阶梯,两侧是栩栩如生的罗汉群雕像,形态各异。进门右手边首先看到的是济公活佛,两边的罗汉或自顾自的干自己的事,或用怜悯的眼神俯瞰芸芸众生,四人拾阶而上,仿佛走入了神的世界。

寺内正播放着《大悲咒》:“南无喝呐怛那哆呐夜耶,南无阿俐耶婆卢羯帝,烁钵呐耶菩提萨陀婆耶,摩诃萨陀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谙,萨皤呐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俐陀,伊蒙阿俐耶婆卢吉帝室佛呐…”

某香堂内,中间摆放着一个很大的香炉,炉中插着三根粗大的燃烧着的檀香,堂内香火缭绕。

蒙武:“哇,好香啊。”

石文:“洪叔,我发现寺庙里的香炉基本都是放置三根香,而且一般上香也是上三支香,这有什么说法和讲究吗?”

洪叔:“这个我也不是很确定哦,据说三支香分别是戒香、定香、慧香,其寓意分别是平安、顺利、敬畏之心…”

许蒙突然高声道:“嗨,我有下联了!”

洪叔:“哎呀,你这一惊一乍的,啥下联啊?”

许蒙:“就是你们昨天说的「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啊。”

洪叔:“快说说看。”

许蒙:“圣水水圣,一香堂里一炉香,香,香,香。”

蒙武:“你这不对啊,一炉香只能对应一个香字啊”

石文:“这香炉里不正好是三根香么?”

洪叔:“一香堂里一炉香,香,香,香。前面香的单位是炉,后面香的单位是根。利用单位的变化来对数字进行拗救,妙啊!”

石文:“不过‘圣水水圣’与‘浙江江浙’平仄不相对,我觉得改为‘甘泉泉甘’更好。”

蒙武:“为啥不能是‘阜民民阜’呢?”

许蒙:“‘阜民民阜’平仄最差好不好,与‘浙江江浙’完全一样了。”

洪叔:“哎,我倒是同意蒙武的看法,‘阜民民阜’虽然平仄最差,但意境最优。寺庙里的香火不就是为了祈求‘国富民强,物阜民丰’嘛,也只有‘国富民强,物阜民丰’,寺庙的香火才能像我们今天所见这样旺盛。”

石文:“浙江江浙,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阜民民阜,一香堂里一炉香,香,香,香。」。后面三个香字既指炉子中的檀香,更有香气弥漫之意,妙啊!唉,可惜这个香堂不叫‘一香堂’,美中不足哦。”

洪叔:“看来你是有点完美主义啊。”

石文:“确实,我也感觉自己有点强迫症。”

许蒙:“还挺有自知之明嘛。”

洪叔:“哎,人生哪有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走吧,现在去罗汉寺逛逛。”

下午两点,越王楼楼前广场。

许蒙:“哇,好高啊。古时候也有这么高吗?”

洪叔:“哪有。越王楼在唐朝的时候高29.4米,约十丈,但也是当时最高,规模最宏大的楼阁了,所以有唐楼之首的美誉。2001年恢复重建后高99米,也是目前全国最高的仿古建筑。”

二楼进门处铜雕前。

洪叔:“越王楼是天下诗文收录最丰富的名楼,共收录包括李白、杜甫、王勃、陆游等历代大诗人题咏越王楼的诗篇多达154篇,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中国文学史’。诗文作者档次也最高,除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外,几乎涵盖唐代以后的著名诗坛泰斗,算得上‘ 天下诗文第一楼’。”

石文:“那得好好参观参观了。”

许蒙:“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是写越王楼的吗?我记得小学老师不是这样讲的啊。”

洪叔:“这个目前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说这首诗是李白在湖北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江心寺的藏经楼。另一种说法,说这首诗名为《上楼诗》,是李白年少时在越王楼所作。你看,危楼高百尺,也就是十丈,不正好就是越王楼原来的高度嘛。”

诗文展示馆。四人浏览着墙壁上的诗文。

石文:“登越王楼,陆游,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在,两脚犹堪蹋九州。”

许蒙:“越王楼歌,杜甫,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间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蒙武:“渡涪江,王士祯,涪江江水抱山流,不见唐家帝子楼。记得江东诗句好,淡烟乔木是绵州。”

顶层十五楼。

洪叔:“…,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一路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直到进入绵州以后,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座越王楼,比自己的宫殿也不遑多让。便以越王楼为临时行宫,不再急着赶路。”

蒙武:“曾经这么有名的楼阁,怎么我都没听说过啊?”

许蒙:“是啊,你刚才说越王楼在唐朝时乃四大名楼之首,为什我们只听说过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呢?”

洪叔:“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题咏越王楼的诗篇数量虽多,却没有顶级名篇,岳阳楼有《岳阳楼记》,《黄鹤楼》号称七律之首,《滕王阁序》就更不用讲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越王楼很早的时候就损毁了,没有实物可供凭吊,慢慢的就被人们遗忘了。”

许蒙:“哎,你们快来看,那儿还有题诗墙(虚构)呢。”

四人在题诗墙前看了一会儿时人在墙上留下的诗句。

突然过来一个美女(工作人员),问道:“你们要不要题诗啊?”

许蒙:“收费吗?”

工作人员:“不但不收费,如果写得好,我们还会有奖励。”

许蒙:“还是算了吧,别说写诗,毛笔字我也不会写啊。”

工作人员:“没关系,可以自己在墙上题写,也可以写在纸上,由我代为题写在墙上。”

洪叔:“你刚才说有奖励,那版权怎么说?不会就归越王楼了吧?”

工作人员:“版权当然还是归题诗者本人所有,这个您放心。”

蒙武:“洪叔,要不您老露一手,也让我们几个开开眼?”

洪叔笑着道:“将我军是不?行!今天不露一手,还真让你们给小瞧了。”

工作人员:“那您是自己题写还是?”

洪叔:“当然是自己写啊。”

工作人员:“好,那您先到这边登记一下,我去准备笔墨。”

见有人要题诗,题诗墙前看热闹的游客也多了起来。

洪叔:“那我开始写了哈。”

蒙武:“等一下,许蒙,你拿手机录像。”

洪叔:“搞得还满正式的。”

许蒙按下手机录像的开始键:“好啦!开始!”

洪叔提起毛笔开始题写,蒙武跟在后边大声的朗诵。

蒙武:“《越王楼》 ——洪军。”

“诵记吟诗轻唱序,今人未晓越王楼。无双霸气藏千古,逾百华章冠九州。野老登临怀盛世,放翁豪饮散清愁。高楼灯火明时灭,涪水悠悠三百秋。”

TAG: 活佛,济公,歌曲,主题,8月,12日,中午,十二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