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兰是英国吗 为什么不叫英国叫英格兰

2023-04-20 20:21  ca 蜻蜓知识  浏览: 9211  作者: tiger  

文|小耿史记

编辑|小耿史记

前言

公元1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征服不列颠南部和中部,驻扎重兵,进行统治。5世纪初,罗马驻军调往大陆,当地克尔特人获得独立。5世纪中期,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侵入不列颠。

“英格兰”的由来

克尔特人进行长期抵抗后,被赶到了北部的苏格兰和西南部的威尔士。盎格鲁·撒克逊人在不列颠东南部建立了许多小国。这些小国经过长期混战,到6世纪末7世纪初,合并为七个王国:即艾萨克克逊人为主的东撒克斯、西撒克斯和南撒克斯;以盎格鲁人为主的东盎格里亚、麦细亚、诺森伯里亚和以裘特人为主的肯特。七国相互争雄长达两个多世纪,史称“七国时代”。

从八世纪末起,居住在日德兰半岛和挪威一带的日耳曼人,又称丹麦人,不断入侵不列颠沿海地区。九世纪以后,丹麦人侵占领土,长期居住,建立“丹麦统治区”。反丹麦人入侵的斗争,促进了国家的统一,西撒克斯王爱格伯特(802—839)统治时期,统一六国,始有英格兰这一名称,阿尔弗列德在位时(871—899),反丹麦人入侵取得重大胜利。但到十世纪末,丹麦人再度大举入侵,征服了整个英格兰。丹麦王卡纽特(1017—1035)建立起一个包括丹麦、挪威、瑞典和英格兰在内的大帝国。

卡纽特死于1035年,其子不能继续他的统治,1042年,英国统治权落入戈德温家族手里,忏悔者爱德华即王位。

英吉利民族国家的诞生

英国在威廉一世之后,王权相对强大,但在约翰统治时期(1199—1216),由于对法战争失利,对内又肆意增加捐税,1215年大封建主乘机联合不满的骑士和城市上层,强迫国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大宪章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向大封建主征收贡赋和没收他们的财产,国王要确保城市自治权和人身自由,否则他们有用武力反抗的权力。大宪章的基本精神是限制王权。

1295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为了筹集战费而召开了国会,参加者除教俗封建主外,每郡还有两名骑士和自治城市的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史称“模范国会”。从此英国也成为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等级君主制的形成起着促进王权加强和国家统一的作用。

1337—1453年,英法之间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领土争夺战,史称“百年战争”,结果以英国丧失全部在法国的领地而告终。在“百年战争”中登上王位的亨利六世(1422—1461)即位时不满周岁,王权被大贵族操纵,他们争权夺势,相互倾轧,并乘战乱之机,蓄养家兵,构筑城堡,重振封建割据势力,有的大贵族蓄养家兵多达数千之众。战争结束以后,英国封建主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1455年,终于爆发延续30年之久的大混战。战争以两大敌对的王室家族,即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和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为中心进行,史称“蔷薇战争”。

兰开斯特家族的主要支持者是北方经济落后地区的封建大贵族。约克派则得到伦敦城市上层和东南部及其他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富裕农民的支持,因此,这场战争不同于封建前期的封建混战。战争发展得极为酷烈,两个家族中一切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大贵族几乎全被杀戮。在这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相残杀中,旧封建贵族的力量被严重削弱;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则得以保存和发展。内战结束后,坐收渔翁之利的都铎家族便是依靠这些新兴阶级的支持,开始了都铎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很快完成了政治统一。

15世纪时,英国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小贵族以及一部分大领主贵族已改用雇工劳动,从事养殖业,其经济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他们已开始形成为卷入商品货币经济范畴中的一种“新贵族”。同时,仍有不少依靠征收地租的守旧的封建贵族,他们的经济地位日趋没落。

工商业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也很大,特别是毛纺织业渐趋发达,从前以羊毛作为主要输出品,而现在则越来越多地输出呢绒,并出现了诺里季、波士顿、纽柏里等呢绒纺织业中心,城市行会开始解体。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因素开始在农村出现,许多从事手工业的农民依靠商人供给原料和包销商品,实际上成为商人的雇工。国内经济联系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地域和语言方面,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以后,所封大贵族主要是法国人,后来的安茹王朝也是法国贵族建立的,其王室和贵族占有大片法国领地。因此,诺曼底征服后的数百年间,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在地域上没有明确的界线,法语也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教堂用语是拉丁语,英语则只在民间通用。直到14—15世纪,百年战争对英吉利民族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战争以英国王室和贵族丧失除加来以外的全部法国领地而告结束,从此,英、法两个民族在地域上有了明确的划分。同时,战争也唤醒了英格兰人民的民族意识。14世纪以来,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语逐渐取代了法语,并在英格兰各阶层中得到普及。

早在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就下令在审理案件时用英语,1399年,亨利四世登基时不用宫廷流行的法语,而是用英语发表了演说。14世纪下半叶,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1320—1384)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而将圣经译成英文。诗人杰弗里·乔叟(1340—1400)所著《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是用英语写成的,进而奠定了英吉利民族文学语言的基础。此外,15世纪以来,随商品经济的发展,首都伦敦已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早在14世纪初,伦敦的羊毛出口占全国羊毛出口总额的1/3,进口酒类占1/4到1/3。亨利四世的借款一半以上来自伦敦商人。随政治统一的完成,以伦敦为中心的全国国内市场逐步形成。政治的统一,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中心的建立,以及民族语言文化的形成,标志着英吉利民族国家的诞生。

TAG: 英格兰,是,英国,吗,为什么,不叫,叫,文,小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