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军区 中国八大军区名称

2023-04-21 02:25  ca 蜻蜓知识  浏览: 575  作者: tiger  

导读:在1973年的十二月,我国军队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这件事情的发生,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们对此也有很多猜测。如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年,当我们再次回顾那段历史的时候,对于当时那种国内国外复杂的斗争形势也许会看得更清楚些。

大战一触即发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和苏联在边境领土上纠纷愈演愈烈,虽然在1964年的二月到八月间,双方进行了多次谈判,但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在双方的谈判破裂后,苏联军队进入了蒙古共和国,当时苏联在其边境和蒙古共和国总共部署了大概七十万的军队,矛头直指中国。

苏联的军事行动让毛主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1964年到1969年这五年间,由苏联挑起的边界争端就达到了四千多起,这时候苏联所部署的军队,也由七十万增加到了114万。

同时,苏联还不断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并将中国当做假想敌,随时准备发动战争。

1969年的时候,双方还爆发了珍宝岛冲突,在冲突中双方都有人员伤亡。毛主席也在中央的会议上提出了“要准备打仗”的问题。

当时,中央军委也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做出了估计,并认为苏联很有可能会在国庆节期间发动突然袭击。

当时,北京机场上的大部分飞机被疏散,并在机场设置了障碍物,还为机场的工作人员配备了武器。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为了应对苏联可能对北京的核打击,还将北京的很多领导同志分散到了全国各地,全国也进入了临战状态。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但是对于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以怎样的方式发生,我们还是难以预测的。

二十周年国庆

为此,作为各大军区的司令员,熟悉了解全国各个战区的情况也是有一定必要的,这也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其中原因之一。

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对于军队建设一直非常重视,对于军队直接领导的动向也非常关注,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也一直由他来兼任,关于军队的重大问题,也都要求向他直接汇报。

但即便是这样,军队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却变得越来越复杂。毛主席就曾经说过: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延安的一切就是枪杆子造出来的。枪杆子里出一切东西。”

在一次毛主席和汪东兴的谈话中,他就说道:

“我们军队里也不那么纯,军队里也有派嘛!……不知你们信不信?你们不信我信。我们军队几十年经常有人闹乱子。”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军队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是十分关注的,这也他最终决定在1973年对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的一种心理因素。

而导致这次对调的直接原因,则是1971年林彪企图夺权而引发的“九·一三”事件。

这个事件发生以后,对毛主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到了1973年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80岁高龄,身体也每况愈下,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的想法就越来越明显了。

当时,林彪主持军队工作已经十几年,对军队建设的破坏已经十分严重。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叶剑英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

叶剑英认为,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而军队的领导班子则是军队的“上层建筑”,因此就要狠抓军队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对军队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

这些整顿军队的想法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

决定的出台

到了1973年三月的时候,在江西度过了三年“改造”时光的邓小平,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重新恢复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在八月份的时候当选为中央委员。

这时候的毛主席对邓小平更加器重,并且将他当做周恩来的接班人来培养。在一次工作汇报的时候,毛主席说起了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已经很久没有调动,并询问邓小平有什么看法。

经过仔细地思考,邓小平将自己面前的茶杯和毛主席面前的茶杯换了一下。

毛主席看到后笑了一笑,说道:

“英雄所见略同。”

到了1973年十二月的时候,毛主席召集了一次政治局会议。参加会议的人们注意到,当时还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出现在会议上。

这次会议的气氛一开始就比较紧张,毛主席先是批评了军委和政治局的工作,然后他才缓和了语气,说道:

“我考虑了很久,大军区司令员还是调一调好。”

然后又对叶剑英说道:

“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他也赞成。”

随后,毛主席又接着说道: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的,搞久了油了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大军区的司令员,在一个地方一待就是二十几年,时间长了就有可能出现消极因素。

在会议的最后,毛主席又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决定让刚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就这样,在这次会议中,就决定了我国军队史上的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另一个就是邓小平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随后又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还接见了46位军区高级将领。

在接见这些将领的时候,毛主席先是问了几位老将领的身体情况,大家回答身体还好。毛主席听后感慨地说道:

“井冈山上下来的人不多喽!”

这些都是当年和毛主席一起上过井冈山的老革命,在看到他们的时候,当年的很多旧事大概又涌现在毛主席的脑海里。

田维新

随后,毛主席又和比较年轻的田维新寒暄了几句,然后又突然对他说道:

“总政治部就交你负责了!”

听到这里,田维新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说道:

“德生同志走了,总政就我一个副主任了。让我继续留在总政工作是需要的。请主席委派主任。”

毛主席却非常肯定地说就是要让他当这个主任。但这个决定因为后来一些人的反对被搁置了下来。

随后,毛主席又与其他几位将领一一谈话。在接见过后,这些将领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对中央的决定表示赞成。

在这次会议结束两天后,毛主席正式宣布了对调命令: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其实,在当年我国总共是有十一个大军区的,除了这对调的八个,还有新疆军区、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三个军区的司令员没有进行对调。因为这三个军区的司令员任职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不在这次对调之中。

对调命令下达后,毛主席要求,在十天之内各军区司令员必须到达新的工作岗位。

接到命令后,各军区司令员没有任何耽搁,每个人仅带了十名以内的工作人员,随后就迅速到达了新的工作岗位。

这场重要的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工作就这样顺利完成了。

尾声

总的来说,这次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是我军历史上一次重大事件。这个命令的出台,是毛主席在结合当时国内国外复杂形势,并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之后做出的决定,是一项重大的治国治军举措。

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毛主席当时的这个重要决定,有力地保障了党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面,也为以后军队高级将领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TAG: 中国,八大,军区,名称,导读,在,1973,年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