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 赞扬桂林山水的语言

2023-04-21 17:54  ca 蜻蜓知识  浏览: 9981  作者: tiger  

桂林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中多有怪石,鬼斧神工,于是形成了“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桂林人在这片山水之间,锤炼出“甲天下的精神”“独秀的品格”“嫉腐如瘴的价值观”和“积极的革命精神”,造就了桂林独特的人文气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桂林孕育出了丰富的廉洁文化,千百年来如水环绕浸润这座城市。

山水之外,桂林还有太多可深挖的风物文化,比如桂花文化就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传承。众所皆知,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桂林市花。每到金秋十月,整个桂林都浸润在桂花沁人心脾的醇香中,更显得旖旎多情。桂林种植桂花的历史,可追溯到一万年前新石器时期,证据为考古学家在桂林南郊甑皮岩洞穴遗址中发现的桂花孢粉。在唐代,桂林的桂花已闻名遐迩。唐代诗人王昌龄在《送高三之桂林》中专门写道:“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宋代词人范成大在桂林为官时,曾大力推广种植桂花。清代诗人魏源在《漓江舟行》中写道:“百里榕成海,千年桂作窝。”可见桂林桂花成林之说早已名副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开始大面积种植桂花树。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已是“无园不桂、无处不桂”,全市桂花树总量在1200万株以上。

清风廉韵,山水同辉。桂林深厚的廉洁文化已经成为桂林2000多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清廉桂林建设注入了源源不绝的活水。在街头巷尾走走,停停,看看,你就会发现,自古至今的清廉精神如山、如水,支撑起桂林人对廉洁文化的历史自豪与价值认同。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文化历史中追寻修身、齐家、为官、治学的借鉴,汲取打造桂林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前进力量。

桂林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诗文咏山水》

“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桂林自汉元鼎六年设始安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历代文人墨客深深折服于桂林山水之美,创作的桂林山水诗歌达五千余首。这些诗歌咏叹桂林山水之美,也让桂林山水深具人文历史气息。

若论桂林山水诗之滥觞者,当推南朝宋时的文学家颜延之。颜延之,字延年,文词显于当世,史称“文章之美,冠绝当时”。颜延之在桂林任职期间,挥笔写下“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据考证为历史上第一句描绘桂林山水的诗文。桂林主城区主峰独秀峰之名由此而来。短短十字的一句残诗,既写出了独秀峰的形,又写出了独秀峰的神,堪称形神兼备。

桂林宝鼎瀑布全景图

自颜延之后,因桂林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气质,从古至今,诗家们便不吝溢美之词,吟出了一篇篇、一首首动人的诗章。

桂林山水诗以唐代诗人的作品最为出名。宋之问、王昌龄、白居易、杜甫、张籍、韩愈、李商隐等大文豪都为桂林创作了流传至今的山水诗。比如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的“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李商隐的“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王昌龄的“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山水似墨画

距颜延之到桂林约800年后,南宋的官员兼诗人王正功在桂林吟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绝句,并流传至今。巧合的是,又过了近800年,这首《鹿鸣宴劝驾诗》于1983年在独秀峰颜公读书岩洞口岩壁的一处摩崖诗碑被文物工作者发掘,“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出处得以大白天下。

到了现代,桂林的山水之美、人文之美也深深折服了诸多名人。贺敬之深切吟咏:“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徐悲鸿为桂林山水所震撼,“世间有一桃源,其甲天下山水,桂林之阳朔乎!”叶剑英留下“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董必武则赞,“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昙天结伴游。两岸奇山看不尽,碧莲峰下泊行舟。”?

TAG: 描写,桂林,山水,的,诗句,赞扬,语言,桂林,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