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是怎么独立的
2023-04-23 07:54 ca 蜻蜓知识 浏览: 4191 作者: tiger
1946年1月5日,民国各大报刊纷纷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民众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祖国统一可是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如今,抗日战争好不容易取得胜利,而政府却在如此关键的时候,承认外蒙古独立,蒋介石意欲何为?
显而易见,南京国民政府这一行为,为后来中国的统一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独立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曾经两次对苏联提出想要收回外蒙古。可因为种种历史遗留问题,因为苏联的私心,最终还是没能成功。
外蒙古永远独立了出去,中国版图损失了巨大的一块。
关于外蒙古这片辽阔土地的得失,最早要追溯到清朝。
1660年,外蒙古在活佛的带领下,正式归附于清朝,也结束了清朝与沙俄之间,对于外蒙古多年的争夺。
外蒙古做出这个选择并不奇怪,一块兵家必争之地,如果不依附一个强大的王朝,很难生存,而沙俄与外蒙古的文化完全不同,统治又极度残暴。
相比之下,清朝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
因为,沙俄不可能轻易放弃这样大的一块领土,虽然外蒙古已经成为中国实际意义上的领土,可沙俄却不断地寻找机会,希望能够从这块土地上攫取足够的利益。
于是,沙俄等到了清朝的衰败,列强扣关。清朝自身难保,大量的领土都遭到瓜分,沙俄就利用这个机会,开始挑动外蒙古的独立。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清朝走向覆灭。
而这时,沙俄趁虚而入,他们开始在外蒙古扶持大量与清朝、中华民国政府之间存在矛盾的蒙古贵族,挑动他们的独立心理,并且出动军队,协助外蒙古进行独立。
此时,中华民国政府虽然成立,但是力量微弱,对于外蒙古实际的控制力量很小。
于是,1911年11月,外蒙古首次宣布独立。同时,沙俄派出军队将当地的中国官员全部驱逐。
外蒙古骤然独立,自然引发了全中国震动,袁世凯很快派人前去调查情况,并与沙俄谈判。
沙俄当然不会同意再让外蒙古并入中国的版图,所以,双方的谈判不欢而散,袁世凯这边无计可施。
袁世凯很清楚,以中华民国的实力,根本没有办法去和沙俄起冲突。
1913年,沙俄得寸进尺,直接和北洋政府签订条约,要求北洋政府给予外蒙古自治权。
条约中规定:北洋政府不得继续在外蒙古驻军,将一切权力让渡给已经成立的蒙古政府。
但事实上,此时的蒙古政府完全由沙俄扶持,所以这一条约,其实就是把治理外蒙古的权力交到沙俄手中。
落后就要挨打,即便明知是不平等条约,北洋政府还是签了字。
可是沙俄并没有得意多久,因为,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沙俄政府也被推翻。
苏维埃政府在上台之后,宣布废除了此前的不平条约。但是,他们并没有收回外蒙古独立的政策,因此,北洋政府还是没有办法让外蒙古重新回归。
但这个时候,外蒙古内部却陷入了争议。过去,外蒙古之所以敢闹独立,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沙皇俄国扶持,沙皇俄国给他们提供军队保护,提供大量的资金。
但现在,沙俄覆灭,外蒙古一下子就成了无根之木。这样一个本身不具有实力的地区,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年代,其实是很难生存的。
国际压力
外蒙古第一反应是去找苏俄求助,希望苏俄延续沙俄的政策,继续给予外蒙古一定数量的帮扶。可是,苏俄此时刚刚建国,国内的乱子还没有平息,没有时间去顾及外蒙古。
外蒙古顿时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大大小小的叛乱也随之爆发。眼看火烧眉毛,外蒙古竟然一改态度,又转身找中国求助来了。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外蒙古认为,活下去才是第一要紧事。
北洋政府看到外蒙古态度软化,当然喜不自胜,立刻顺水推舟,取消了外蒙古的自治。
可是,等到1921年,外蒙古忽然又乱起来,又要闹独立了。原因也很简单,他们找到了新的靠山,那就是苏联红军。
1921年的北洋政府陷入了新一轮的内乱,也就意味着无力插手外蒙古的乱局,而外蒙古又成立了亲苏联的政府,由此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苏联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决定支持外蒙古独立。于是,大量的苏联军队再次开进了外蒙古。
由于北洋政府撒手不管,所以,外蒙古这一次的独立很顺利。虽然国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声讨,但是,这不能改变最终的结果,因此,外蒙古在实际上还是独立了。
而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平静。从军阀混战,一直到抗日战争,战火燎原,民不聊生,如此一来,外蒙古更是被所有人遗忘。
这几十年,已经足够切断外蒙古和中原地区的联系。而他们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时间进入了1945年,这一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但是,列强也准备开始新一轮的利益分割,到了这种时候,外蒙古成为了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中国是二战的战胜国,在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之后,中国理应废除此前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收回自己失去的领土。
但是,外蒙古现在是绝不愿意回来的,苏联也不愿意让外蒙古回来。
于是,在雅尔塔会议上,参会的列强各怀鬼胎。
在那个著名的《雅尔塔协定》中,美国、英国与苏联一致认为,外蒙古应该保持现状。
这个决定传回国内,蒋介石都觉得不可思议。虽然蒋介石一辈子做了无数的荒唐事,但失去外蒙古,他将成为千古罪人,这件事他还是挺清楚的。
所以,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蒋介石就派宋子文以及自己的儿子蒋经国前去苏联,进行谈判,希望能够收回外蒙古。
这件事情说来荒唐,雅尔塔三巨头已经做出了决定,中国才刚刚得知消息。
斯大林见到宋子文与蒋经国之后,表现得十分不屑。因为他深知,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影响不了最终结果,此时的中国,还需要依靠苏联。毕竟,日本军队还没有完全的被清扫出去。
斯大林看破了蒋介石的软弱,他知道,蒋介石是一个永远需要依附于强国的人。
所以,斯大林威胁一般地通知蒋介石:如果不保全苏联的利益的话,那将来,就不要指望苏联出兵帮助中国。
斯大林
此时的蒋介石受着苏联和美国两家援助,他不敢得罪这两大强国,斯大林态度之强硬,果然一下子吓倒了蒋介石。
被吓倒的蒋介石
一轮谈判之后,蒋介石决定同意苏联提出来的条件,但他也给苏联提出来了几个条件。包括日后的援助,包括不允许苏联继续支援中国共产党。
不过,宋子文拒绝在这个条约上签字,因为宋子文也很精明,他不想背这个锅。
然而,蒋介石的态度已经摆在这里。所以,不管宋子文签不签字,条约最后都是要通过的。
蒋介石也不想背上千古骂名,所以,他假惺惺的表示这是全民投票的结果,后来他还曾做了一次反思,但说的仍是:“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仍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
可这些事后的道歉根本无济于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情上,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他的软弱,直接把外蒙古推了出去。
蒋介石以为,只要妥协,就能够永远背靠美国苏联,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可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区区几年之后,他就成为了输家,仓皇逃到了台湾。
这个时候,蒋介石才终于想起来宣布几年前的条约作废,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但他这样做,也并非考虑到国家民族,只是为了把外蒙古并入中华民国的版图,为自己增添一点胜利的筹码。
当然,他做的这些都是无用功,苏联又怎么可能因为蒋介石的一两句话,就让外蒙古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
蒋介石后来又假惺惺的说,自己不让外蒙古独立,有这样三个理由:
第一,外蒙古是不毛之地,拿过来也没有多大用处;
第二,外蒙古自身独立的意愿强烈,自己是成人之美;
第三,外蒙古处于苏联的控制之下多年,无谓再起争斗。
总之是把自己摘了个干干净净,把麻烦都留给了后来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与周总理就都指出,应该把收回外蒙古列入计划之中。
外蒙古这块地方战略意义非常重要,再说,外蒙古本就是中国的领土,是当年通过不平等条约划分出去的。如今,新中国成立,理应实现对于外蒙古的统一。
但是,要完成这件事,就不得不问一问苏联的意见。苏联在外蒙古经营多年,当然不会轻易的答应毛主席的要求。
1949年,毛主席出访苏联。此时,中苏的关系正火热,毛主席便趁机向斯大林提出收回外蒙古的要求,没想到斯大林竟然如此回复:
“如果内外蒙古真要合并在一起,那也是中国的内蒙划入外蒙,建立一个统一的,独立的大蒙古国。因为只听说过省并入国,没听说过国并入省。”
这番话让毛主席意识到,想让斯大林同意中国收回外蒙古,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果不其然,很快斯大林又对毛主席提出:接下来,中国和苏联要签订一系列的友好合作条约,如果想要苏联的帮助,那中国就不能再提收回外蒙古的事情。
斯大林
毛主席无奈,只能把这件事情按下不谈。毕竟,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如果再失去苏联的援助,只会雪上加霜而已。毛主席决定,过上几年,再寻找机会。
但是,想要等待这个机会太难了。因为,当年蒋介石早已承认了外蒙古独立,苏联咬死这一条不放,想要推翻曾经的决定,难上加难。
永久遗憾
1954年,苏联新一届的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毛主席又看到了希望。
赫鲁晓夫上任不久,他也需要新中国的支持。为此,他处理了许多两国之间有争议的历史遗留问题。
于是,毛主席在谈判开始之前,与周总理商量说:“我看这次苏联新的领导人很有诚意,他们这次能够这么干脆地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我感到非常满意,这真是一件应该值得庆贺的事。但是,现在的遗憾是外蒙古问题。”
周总理觉得不大可行。当然其中的困难,毛主席自然更加清楚,但毛主席还是说:“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苏联同意的可能性近乎为零。但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即便是抱着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最后的一次努力。”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
在赫鲁晓夫访问期间,毛主席再次对赫鲁晓夫提出了收回外蒙古的想法。
可是,赫鲁晓夫听到毛主席的提议,一下子就黑了脸。
随后,赫鲁晓夫表示:中国想收回的话,该去问外蒙古的意见。
但这明显是推脱,谁都知道,外蒙古听命于苏联。
毛主席和周总理不愿意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这个要求。
最后,赫鲁晓夫说:“我们的态度取决于外蒙古的态度。但是,我可以告知我的个人意见,我对外蒙古会接受你们的建议,持非常怀疑的态度。贵国在很久以前,就公开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如果外蒙古并入中国版图,就会失去这些国家对他的承认,这并不是一件合算的买卖。不过,我的想法并不代表外蒙古领导人的想法,您可以试试与其商谈一下。”
这番话几乎就是赤裸裸的否决了。而赫鲁晓夫之所以如此强硬地回绝中国的要求,所倚仗的,还是当年与蒋介石签订的条约。
赫鲁晓夫又直接指出:今后,苏联不再回应任何与外蒙古有关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收回外蒙古几乎再无机会,毛主席生前对此一直深以为憾。
他多么希望能够恢复中华民族最强盛时期的版图,可是,几十年沧海桑田,外蒙古的独立,已经成为了不可改变的事情。强大的国际压力,更是让收回外蒙古成为了一个永远的梦。
如今,外蒙古依然未能收回,曾经的中国版图再难补全。
这一切的结果,蒋介石应该早有预料,从他签下不平等条约的那一刻起,外蒙古便被他亲手送了出去,可是,他并不会为此愧疚。
蒋介石余生之中曾多次提起过外蒙古,但是,他每次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不是为自己当年的错误行为推卸责任,就是拿着外蒙古的由头去讨好西方。
对蒋介石这样一个投机者而言,国家的统一,远远不如他自己的利益重要。
参考资料:
樊明方《1911-1921年的外蒙古》
彭传勇《俄(苏)与外蒙古关系研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