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是什么 三纲五常是指哪三纲哪五常
2023-04-25 05:40 ca 蜻蜓知识 浏览: 7823 作者: tiger
三纲之说,人们大多数说是源于韩非,其实不然。三纲实际发端于荀子,“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这是主张君权。“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这里又主张父权。“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这是主张夫权。这些话,虽无三纲之名,却有三纲之实。而明确提出三纲概念的,是董仲舒。而将三纲作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简称,完全定型的,是《白虎通义》。
五常说来自孟子。“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但孟子没有把信作为一种道德与仁义礼智并称,只是将之与孝、悌、忠等连称。完成这一工作的是董仲舒。
最先把三纲五常并称的,是东汉后期马融的《论语注》。《论语·为政》说,“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马融说:“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这虽与孔子本意相去甚远,但标志着封建纲纪与处理这些纲纪的道德原则的结合。隋唐以后,三纲五常的提法,作为封建道德的核心概念,就很普遍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