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发生了不该做的事怎么办 爸爸第一次与女儿发脾气
2023-04-26 03:03 ca 蜻蜓知识 浏览: 5861 作者: tiger
老人们在一起时,爱聊些家长里短,有的聊天让人心情好,有的聊天却让人心情变得烦闷,有时还会影响家庭和睦,或是给子女们惹麻烦。
老人们在一起聊天时,也得注意点儿,有些事尽量少聊。
让人越听越焦虑的事要少聊
李老太太喜欢热闹,每天家里人都出门了,她也没什么活儿了,在家待不住了,就不爱一个人待着。
老太太就该溜溜溜达达了,不是到别人家串门儿,就是到大街上找人聊天了。
这天吃过早饭,把家里也收拾利索了,老太太就去大街上了。
这条街边每天都有人在这儿待着,有时也有年轻人,但更多的时候是老人们在一起闲聊。
李老太太几乎每天都来这儿待会儿,听听东家长西家短的,也是放松心情。
这天李老太太刚到这儿,就听几个老人在聊有个人一大早就去医院了,听说是心脏病犯了。
那个生病的人岁数和李老太太差不多,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着,有人说这么大岁数了,估计活不了多久了。
李老太太待了一会儿就回家了,这时儿媳也回来了,她跟婆婆说话,婆婆却心不在焉的。
儿媳看着有点儿纳闷,今天婆婆这么不对劲啊,怎么不爱搭理她呀?
李老太太的儿子回来后,也看着母亲和往常不一样,平常总是乐呵呵的,今天怎么蔫儿了?
儿子儿媳都问李老太太,是谁惹她不高兴啦?
老太太说没人惹着她,就是刚才听说有人心脏病犯了,去医院了。
儿子儿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李老太太好几年前就得了心脏病,但这些年都好好的。她今天是被别人说的话吓着了,担心自己也会犯病。
儿子儿媳一听是这么回事,都和老太太说,这么多年了,不啥事也没有吗,你越担心,病就越来找你,你不把病当回事儿,病就走了。
老太太本来就身体不好,再听人们议论生病住院,肯定会心里郁闷。别说有病的人这样,就是健康的人总听这些也会影响心情啊。
经常听到老人们在一起,不是说这个活不了多久了,就是说那个看着不行了,然后就都唉声叹气的。要是聊聊什么病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提前预防,这倒还有用。
老人们一起聊天时,这类影响人心情的事还是少聊,笑一笑十年少嘛,多聊些开心的事。
自己家的事别跟外人说太多
有的老人就爱跟别人唠叨自己家的事,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聊,尤其是遇到烦心事了,更爱跟别人说说,就算别人不搭话,只是听着,自己唠叨完了,也会觉得心里敞亮了,要是别人再顺着自己说就更爱听了。
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好意,见人家烦恼,就说些解心宽的话,有的人就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唯恐别人家不乱。
王奶奶就是跟谁都爱说她家里的事,特别是她儿媳的事,芝麻点儿的事都爱跟别人说说。
王奶奶儿媳的母亲生日了,她儿媳给母亲买了衣服。
王奶奶爱去隔壁张婶串门儿,有啥事都爱跟张婶说,烦心的开心的都说,这回说起了儿媳给母亲买衣服的事,她并没说儿媳不对,因为她半个月前过的生日,儿媳也给她买衣服了。
张婶却问王奶奶:“你知道你儿媳给你亲家母买的衣服多少钱吗?”
王奶奶说她没问,还说她也不合适问啊。
张婶又问:“那你知道你儿媳给你买的衣服是多少钱吗?”
王奶奶说她倒是问儿媳了,可是儿媳没告诉她,只是说不贵。
张婶听了说,她看见王奶奶儿媳给她母亲买的衣服了,那可是挺贵的呢。
王奶奶听着这话,不用说是儿媳给母亲买的衣服,比给她买的衣服贵呀,顿时就显得不开心了。
张婶还长长的叹了口气,说儿媳妇对婆婆,跟女儿对母亲肯定是两回事啊,婆婆哪比得过母亲。
张婶还套话问王奶奶,是儿子管钱,还是儿媳管钱?王奶奶没好气地说是儿媳管钱,儿子花一块钱也得跟媳妇要。
张婶见王奶奶生气了,仍继续说:“听说你儿媳的哥哥家想买房子呢,他们儿子快要结婚了,可房子还没买上呢,女孩儿的父母说买不上房子就不结婚,你儿媳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吧?”
王奶奶越听心里火越大,张婶还故作好意地提醒她,儿子不能挣了钱交给媳妇就不管了,也得知道媳妇把钱都花在哪了。
从张婶家回来后,王奶奶还真的把张婶的话记在心上了。
一家人吃过饭,儿媳往自己房间走,儿子想要出去,王奶奶把儿子叫住了,让儿子帮她挪挪屋里的柜子。王奶奶说着还看了一眼儿媳,儿媳也正好回头看见了,不过儿媳还是回自己房间了。
王奶奶和儿子进了屋,儿子就问她挪哪个柜子,王奶奶小声说不是挪柜子,她就是想告诉儿子,家里的钱,他要心里有数,得盯着媳妇点,不能让她把钱都添补娘家。
王奶奶跟儿子小声嘀咕着,门啪地一下开了,把她吓了一跳,见儿媳一脸怒气站在门口,没想到被儿媳听见了。
儿媳是见刚才婆婆看她的眼神不对,等婆婆娘俩进屋了,她就悄悄过来听着。
儿媳把婆婆数落了一顿,儿媳说她孝敬自己的父母不是应该的吗?再说了,她孝敬父母了,也没亏待婆婆呀,给父母买啥了,同样也给婆婆买啥。
儿媳也提起母亲和婆婆生日,她都给买了衣服,花的钱也差不多,婆婆的还略微贵了点,只是怕婆婆嫌贵,才没告诉她花了多少钱。
儿媳质问婆婆她哪点做的不好了,还要让儿子防着她?
王奶奶听儿媳说给她买的衣服,比给亲家母买的还贵点,知道自己错怪儿媳了,把儿媳惹火了。
隔壁的张婶过来劝架了,拉着王奶奶的儿媳去了她家,她又开始顺着王奶奶的儿媳说话了,说王奶奶做的不对,真不像话。
张婶就是两边拱火,要不是因为她,人家婆媳之间也闹不了别扭。
有的婆媳之间不和,就是因为有张婶这样的人,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老人们聊天时就得注意,少聊自己家的事,别被外人搅得自己家里不得安宁。
别和别人炫耀自己的儿女有出息
谁家孩子有出息了,外人都看得到,不用自己炫耀。
虽然自己炫耀不炫耀,别人都知道,但炫耀和不炫耀的结果却不一样。
李大爷就是爱炫耀的人,只要和别人聊天,说不了几句话呢,准得显摆他儿子有出息。
李大爷又跟人显摆了,把儿子说的无所不能,跟这个是熟人,和那个是好友,有什么事了,打声招呼就能办的妥妥的。
李大爷儿子有出息是不假,这是谁都知道的,他这样炫耀,人们也不会认为他是说大话。
他下午和人们显摆了,傍晚就有人到他家去了。
有个大叔去找李大爷了,还是带着礼物去的,给李大爷带了两瓶好酒。
大叔把李大爷儿子夸的天花乱坠的,李大爷知道大叔准是有事需要帮忙,但是猜不出来是什么事。
大叔确实是有事求李大爷帮忙,是他儿子的事。
大叔的儿子在二中上学,是去年考去二中的,他和媳妇都觉得二中比一中差远了,要是儿子能上一中就好了。
他们正发愁怎么让去一中,就听到李大爷炫耀了,就想找李大爷儿子帮帮忙,把他家孩子转去一中。
李大妈给老伴儿使了个眼色,让老伴儿别答应,因为她也不知道儿子能不能帮上忙。
李大爷看到李大妈给他使眼色了,大叔也看出来了,于是说,要是有用花钱的地方,李大爷尽管说。
李大爷满口答应了,大叔见儿子转学的事有希望了,高高兴兴要走了,李大爷让他把酒拿回去,他说啥也不能拿回去呀。
大叔走后,李大妈就抱怨李大爷,也不先问问儿子能不能帮上忙,就乱答应人家。
为这事,李大爷专门去了儿子家,他怕电话里说,儿子转头就给忘了。
不过李大爷白去了,儿子说帮不了。
李大爷儿子说,他家孩子在一中上学,也是孩子自己考上的,不是走的后门。
儿子还说父亲以后别什么事都揽,他也不是什么忙都帮得上。
李大爷挺生气的,已经答应人家了,儿子却不肯帮,这让他多没面子啊。
李大爷儿子太了解父亲了,以前父亲就给他揽过不少事,这回他不能再帮了,要不然父亲还会没完没了的给他找事。
事没办成,李大爷让老伴儿把酒给大叔送回去,李大妈让他自己去,他不肯,嫌没面子了。
经过了这件事,李大爷还是改不了爱炫耀的毛病。
有人问李大爷,他儿子现在工资多少啊?该好几万了吧?
李大爷骄傲地说,几年前就好几万了,现在多少他没问过儿子,但肯定是更多了。
看着别人都很羡慕,李大爷心里挺美的。
这回又有人来找李大爷了,想跟他儿子借钱,谁让他说儿子不差钱呢。
这个人还不是别人,是李大爷堂弟,堂弟说他家孙子也不小了,该给孙子买房子了,可钱不够,想跟李大爷儿子借点儿。
李大爷问借多少啊?堂弟说七万八万都行,李大妈一听借这么多,就想说儿子也没那么多钱,可堂弟却说侄子一个月挣那么多,这几万块应该不算事吧?
李大爷没法说了,都是他自己显摆的,也只能答应堂弟了。
李大爷去跟儿子要钱了,说上次找儿子帮忙他说帮不了,这次借钱不能不借了。
儿子拿父亲没办法,只得把钱给父亲了。
这回帮了堂弟,李大爷说话更有底气了,继续炫耀。
结果不少人去找他借钱,他也头 痛了,老伴儿骂他,儿子也不肯借了。
那些没借到钱的就说李大爷坏话,借到钱的也不提还钱的事,还有的人嫉妒他儿子有出息,他给儿子添了不少麻烦。
李大爷现在再也不敢炫耀了。
儿女有出息了,父母不用炫耀,别人也都看得到,如果炫耀了就可能给儿女们添麻烦。
再说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你好,有的人会嫉妒,你不炫耀还好点,你越炫耀他们越嫉妒,就会给你找麻烦。
儿女有出息,父母心里高兴就行了,千万别见人就显摆。
老人们在一起多聊聊开心的事,少聊让人郁闷的事,少聊自己家的事,别炫耀自己儿女有出息。
老人要管住嘴,不该说的不说,迈开腿,多锻炼,有个健康的好身体,身体好,心情好,才能生活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