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 黄山归来不看岳啥意思

2023-04-30 04:13  ca 蜻蜓知识  浏览: 7423  作者: tiger  

前言

1979年7月,黄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的到来不仅为黄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为中国的旅游业指明了道路。

他就是75岁的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同志在游黄山的时候,恰巧偶遇了正在黄山拍戏的香港剧组,邓公与他们相谈甚欢,之后还主动要求与剧组演员合照,这让港星惊喜不已。

要知道邓公因为工作原因很少与人合照,这次邓公能主动要求与他们照相,他们自然十分激动。

一向不爱照相的邓小平同志,这次为何会主动合照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深意?

邓小平步行上黄山

1979年,随着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国也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气派。

为了更好的了解民情,促进发展,同年7月11日,邓小平同志带着家人来到了安徽的黄山。

“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明朝徐霞客的这句话成就了黄山,将黄山的名号彻底打响,之后更是流传着“黄山归来不看岳”的佳话,使得世人对黄山充满了向往之情。

这次邓公来到黄山,除了想要领略黄山的奇绝胜景之外,还对黄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7月正是酷暑时节,但是黄山的气候却十分宜人,仍有不少游客竞相前往,但是这两天黄山的客流量明显比以往少了些,因为安徽方面得知邓公要来之后,为了邓公的安全考虑,便控制了一下黄山的游客数量。

11日,邓公携家人乘车抵达黄山观瀑楼,安徽省委及徽州(今黄山市)地委负责人均早已在此处等候。

邓公下了车亲切地和众人问候完后,就先休息了一下。下午邓公带着女儿邓楠,观赏了附近的美景,同时看到了他们明天就要攀登的黄山。

黄山耸立在云雾之间,奇松怪石镶嵌于山壁之上,令人望之心醉。明明是酷暑,但黄山脚下的气温却清凉舒适,令人心旷神怡。

小小年纪的邓楠此时还无法体会到黄山的美景,她只知道眼前山高得看不到山顶,她疑惑地问父亲,这么高的山,他们真的爬得上去吗?

邓公欣然道:

“气可鼓,不可泄,我们明天一定上!”

邓公信心十足,他观赏美景的同时,心中对黄山的发展也逐渐有了初步的设想。

回到观瀑楼后,工作人员来找邓公商议明天登黄山的具体事宜,大家考虑到邓公的身体情况,怕他徒步登山吃不消,所以就安排了滑竿,类似于现在的缆车。

但邓公直接拒绝了,他表示自己一定要徒步登山。

另外邓公还特意交代,一是不能因为自己来黄山,就耽误了其他游客,他希望能与游客同行,与人民一道登黄山,二则是这次游黄山不用大加宣传,只当是一次普通出行即可。

这第二条工作人员自然会听,但是这第一条就有些麻烦了,虽然邓公说了不能耽误其他游客的行程,但是为了保证邓公的安全,工作人员还是稍微限制了一下游客的数量,以保证邓公出行顺利。

第二天一早,邓公就和随行人员一起,来到了慈光阁,这是邓公登黄山的起点。

黄山的工作人员和部分游客在这里等候,当看到容光焕发的邓公从车上下来时,大家纷纷鼓掌欢迎邓公的到来,邓公驻着一根拐杖,和大家招手致意,随后便开始登山。

登山过程中,由于大家见到邓公都过于高兴,所以就都跟在他身后,陪他一起。邓公见状就借口自己年纪大了,让群众们先走。

游客路过邓公的时候,邓公也会亲切地和大家打招呼,这天中午邓公在半山寺休息,下午又去了“一线天”和“蓬莱岛”,最后下榻在了黄山观景胜地玉屏楼。

这里还有很多游客,邓公见黄山还解决了游客们的吃住问题,不由得连连称赞,欣慰不已。

13日一早,邓公便又开始往上攀登。由于昨天已经爬了一整天,随行人员担心邓公身体吃不消,所以让他慢些走。

邓公拂去额头上的汗,笑道:

“这个事,你们不要教我,我比你们有经验,长征的时候,不少同志都跑累了,我还是越走越有劲。”

说罢邓公还给众人传授了爬山的经验,随行医生还是有些担心,就让邓公歇一歇,邓公摇头说爬山不能歇,歇了就走不动了。

这句话虽然轻,但分量极重。这些经验和道理都是当年邓公长征时得出的,现在再用上这些经验,已是物是人非,令人既心疼又敬畏。

因为邓公的坚持,大家就也跟上了他的步伐。

但是随着越往上,邓公就发现游客也越少,他问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见瞒不住了,才告诉邓公为了他的安全着想,黄山限制了游客的数量。

一向内敛温和的邓公听到这话,也不由得严肃了起来:

“要让群众上山,不要搞得戒备森严。”

见邓公真的生气了,黄山的工作人员连忙承认错误,并不在限制游客。

邓公在游黄山的时候,遇到游客也会上前与其攀谈,得知游客来自五湖四海时,邓公由衷地笑了,看到群众生活安乐,邓公的心才稍微放下一些。

这次游黄山,让邓公感触颇深,他更是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为黄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黄山谈话

这一次谈话,邓公从各个角度表明了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并深刻阐述了黄山应该如何发展旅游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点。

第一要解放思想。现在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各方面都属于起步阶段。除了国家实力需要提高以外,民众的思想也需要得到解放。

邓公称黄山黄山现在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以往那种慢慢发展的思想已经跟不上现在的节奏了,那样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不高,现在需要提高黄山的知名度,将黄山旅游的牌子打出去

第二是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在徐霞客的笔下被描绘的美轮美奂,这样的美景与名声,岂不是黄山最好的“招牌”?

邓公还直接指出,黄山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发财之道。这里的物产丰富,再加上有名山黄山,自然会有游客慕名而来。

而除了黄山本身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的产业,比如设养牛场,让游客来了可以有鲜牛奶喝;发展竹木加工生产,做一些竹编工艺品来刺激消费等等措施。

这些措施对黄山的经济发展是锦上添花,而邓公的期待是黄山发展起来之后,再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只要方法得当,能够合理利用山区的资源优势,就能提高地区的经济水平。

第三是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

邓公一再强调改革开放,要吸引国外群众到中国来旅游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出去。

当时徽州的徽墨也闻名遐迩,作为特产,这些笔墨纸砚一类的文化产物自然也可以销往国外,以促进经济。

黄山的风景如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能够亲眼见到这样的美景,为了打开黄山的知名度,让国外的朋友也能欣赏黄山的美景,邓公提议,可以将黄山的景色拍下来,制作成相册或者明信片之类的纪念物,供游客购买。

邓公要求打破以往的常规模式,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来发展经济,促进黄山的经济发展。

第四是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经济管理水平。

这次登山,邓公亲自体验了黄山的风景和沿途的服务,他指出,黄山的环境还需要再整顿一下,另外工作人员的服务也需要经过正规的培训,至少那些服务员要懂得一些简单的外语口语,这样就算有国外游客来游玩,也不会因为语言问题手足无措。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黄山的景色。邓公告诉众人,必须严禁砍伐树木破坏山林,同时要做好山区的水土保持。

邓公表示开发经济固然重要,但是保护环境同样举足轻重。

第五则是大胆摒弃平均主义,实施按劳分配。

邓公明确表示,如今中国有这么多人,若是还按照平均主义,明显是难以实现的。现在应该倡导按劳取酬,这样才能激发出大家的积极性。

总要有一个地方先富起来,才能带动其他地方的收入。黄山若是治理的好,那就要允许他们收入高,这也是一种激励。

邓公的这次谈话,对黄山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邓公的旅游经济指导下,黄山在开发自然风景的同时,也不忘发展“徽文化”,最终效果也十分显著。

黄山市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旅游城市,黄山也成为了安徽最响亮的“品牌”,享誉世界。

合照的意义

这次邓公登黄山时,遇到了不少热情的人民群众,其中就有一个正在黄山上拍摄的香港剧组。

那是香港长城影视公司正在拍摄《白发魔女传》,起初他们也不知道会在这里偶遇邓公,所以当时的主演鲍起静多年后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也依旧感到十分幸运。

剧组的女演员鲍起静1949年出生于香港,祖籍安徽歙县。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演员鲍方,母亲刘苏则是一名话剧演员。

鲍起静因为少年时家境贫寒的缘故,磨练出了坚韧的性格。她跟随父亲的步伐,走上了演艺之路,为此她还曾在粗纱厂中工作了三个月。

拍摄《白发魔女传》的时候,是鲍起静最后一次当女主。为了这部戏,她每天爬山爬到脚肿,也依旧在坚持拍摄。

那天遇到邓公的时候,整个剧组也都振奋了起来,大家纷纷上前和邓公问好。由于香港同胞们太过于热情,还造成了道路拥挤。

邓公的警卫员们为了保证邓公安全,本想疏散人群,但是邓公制止了他,表示无碍。香港同胞们见邓公如此亲切,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意。

剧组的导演为了表示对邓公的敬爱,还专门给邓公安排了一场武打戏,邓公看后拍手称赞,并让他们注意安全。

见到鲍起静的时候,邓公还笑呵呵地说:

“我认识你们,看过你们的戏,大家一起拍张照好不好?”

鲍起静受宠若惊,没想到邓公居然会主动要求一起合照,她连忙答应,并叫来同组的男演员,一左一右站在邓公身侧,三人一起照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时是邓小平生前唯一一张和香港演员的合影,所以鲍起静多年提起这张照片,仍觉十分自豪。

这张照片现在被放在北京的电影博物馆里,供后人观赏。

那天晚上,邓公还和剧组的人员一起观看了电影录像带,大家看着如此和蔼的邓公,更觉关怀备至。

第二天,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就登报发布了消息:

“特大喜讯——我们在黄山巧遇邓小平。”

这则消息也香港的各地报纸转载,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其实邓公的身边人都知道,邓公很少与别人合照,那这次为何会主动说想要合照呢?其实邓公此举也自有考量。

一是可以提高黄山的名气。邓公此次登黄山,最重要的还是想促进黄山的发展,而香港剧组在这里取景,将来搬上大荧幕之后,必然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看到这里。

如果能够用这个方式提高黄山的知名度,那么邓公自然也是愿意再推波助澜一下,毕竟放眼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剧组能够和邓小平合影,这样一来,关注这部剧的人也肯定会大大增加,知道黄山的人也会更多,黄山的旅游经济就会提高的更快。

二则是表明对香港的态度。当时香港与内陆的联系还没有十分紧密,他主动合照,也就是告诉香港同胞们,我们是一家人,也能让香港同胞们知道祖国的态度,更有利于祖国的团结,对日后的香港回归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而言之,邓公此举充分表明了他的深谋远虑和用心良苦,中国有邓公,是中国人民之福。

结语

邓公的这次黄山之行,意义重大。

他不仅为黄山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了黄山的经济实力,推动了黄山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拉近了香港同胞与祖国的联系,使祖国更加团结统一。

邓公亲切爱民、目光长远、才思敏捷,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后人当铭记邓公的丰功伟绩,铭记伟人!

TAG: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谁,说的,岳啥,意思,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蜻蜓百科-做你身边的百科发动机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已有 40条评论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蜻蜓百科heme By 京ICP备11041704号-42